• ché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ù qǐ wū chén

成语解释:谓月出日落。

成语出处:《参同契》上卷:“昏明顺寒暑。”后蜀·彭晓注:“兔起乌沉,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兎起烏沉

英文翻译:Rise and fall of a rabbit

兔起乌沉的意思

兔:哺乳动物,头部略像鼠,耳大,上唇中间分裂,尾短而向上翘,前肢比后肢短,善于跳跃,跑得很快。有家兔和野兔等。肉可以吃,毛可供纺织,毛皮可以制衣物。通称兔子。

起:1.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:起来。起立。起床。早睡早起。2.离开原来的位置:起身。起飞。3.物体由下往上升:皮球不起了。4.长出(疱、疙瘩、痱子):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。5.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:起货。起钉子。6.发生:起风了。起疑心。起作用。7.发动;兴起:起兵。起事。8.拟写:起稿子。起草。9.建立:起伙。起会。白手起家。平地起高楼。10.姓。11.件;次: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。防止了一起事故。12.群;批:外面进来一起人。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:乐队奏起迎宾曲。会场响起热烈掌声。14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:他多次问起过你。想起一件事。

乌:[wū]1.乌鸦,鸟名,有的地区叫老鸹、老鸦,羽毛黑色,嘴大而直。[乌合]喻无组织地聚集:乌之众。2.黑色:乌云|乌木。3.文言代词,表示疑问,哪,何:乌足道哉?4.姓。[乌呼]同“呜呼”,文言叹词,旧时祭文常用“呜呼”表示叹息。[乌孜别克族]我国少数民族。[wù][乌拉]同“靰鞡”。

沉:1.(在水里)往下落(跟“浮”相对):石沉大海。星沉月落,旭日东升。2.物体往下陷:地基下沉。3.使降落;向下放(多用于抽象事物):沉下心来。沉得住气。把脸一沉。4.(程度)深:沉醉。沉痛。睡得很沉。5.分量重:箱子里装满了书,很沉。6.感觉沉重(不舒服):胳膊沉。头沉。“沈”

成语评论

最近在整理古诗词时,"兔起乌沉"这个成语突然蹦了出来。这词看着像在讲小兔子和乌鸦的互动,实际上它想表达什么呢?

比如清晨跑步经过公园,看到遛鸟大爷突然收起鸟笼往家走。正疑惑时,远处天空已乌云密布——这不正是"兔起乌沉"的鲜活写照?动物对天气变化的敏锐感知,总比人类快半拍。

为什么用动物作比喻?

古人观察自然发现:野兔窜出洞穴往往预示着暴雨将至,乌鸦归巢则暗示天色将暗。这些现象提醒我们,细微征兆里藏着大变化。就像手机电量还剩20%时,聪明人就会开始找充电宝。

上周公司茶水间遇到件趣事。实习生小王盯着咖啡机嘟囔:"明明刚才还见李总在倒咖啡,怎么转眼会议室就坐满了?"旁边的张姐笑道:"这就是职场版的兔起乌沉啊,领导层动向往往比邮件通知来得更快。"

现代人怎么活用这个成语?

我发现它特别适合描述信息时代的节奏。比如直播带货时,某个产品突然爆单,有经验的运营会立即调整库存策略。这种对趋势的预判能力,就像草原上的羚羊能提前感知狮群动向。

有个朋友在股市栽过跟头后总结:"以前总抱怨庄家狡猾,现在明白是自己没看懂K线图里的'兔起乌沉'。"这话虽然带点自嘲,却说透了把握先机的重要性。

黄昏散步时常见这样的画面:广场舞大妈们随着天色渐暗陆续离场,而夜跑族的手环荧光次第亮起。两种人群的交替流动,恰似成语描绘的昼夜更迭,提醒我们每个时段都有专属的生命律动。

"兔起乌沉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