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ér nǚ zǐ yǔ
成语解释:女人和海子的话。比喻不识大体的言论
成语出处:《宋史 宗泽传》:“汝为人将,不能以死敌我,乃欲以儿女子语诱我乎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蔑视
繁体字形:兒女子語
英文翻译:Children's language
儿:1.雄性的:儿马。儿狗。2.后缀(注音作r)。3.名词后缀,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。a)表示小:盆儿、棍儿、窟窿儿、小车儿。b)表示词性变化:吃儿、盖儿、卷(juǎn)儿(动词名词化);亮儿、尖儿、零碎儿(形容词名词化)。c)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:门儿、根儿、油水儿。d)区别不同事物:白面—白面儿(海洛因),老家—老家儿(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)。4.少数动词的后缀:玩儿。火儿。参看〖儿化〗。“兒”
女:[nǚ]1.女性,女子,女人,妇女:女士。女工。男女平等。2.女儿:一儿一女。3.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[rǔ]文言代词,你:女等。女将何往?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语:[yǔ]1.话:语言。语音。汉语。外语。成语。千言万语。2.说:细语。低语。不言不语。默默不语。3.谚语;成语:语云,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4.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:手语。旗语。灯语。5.姓。[yù]告诉:不以语人。
哎,你说这“儿女子语”到底是个啥成语?说白了,就是形容那些带着小孩脾气或者撒娇口气的话嘛!比如隔壁家的小明,一不想写作业就嘟囔:“妈妈,我手疼得像被蚂蚁咬了一样,作业能不能明天写呀?”你瞅瞅,这可不就是典型的“儿女子语”?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:“那这成语只能用在小孩身上吗?”嘿,还真不是!前两天我同事老张跟老板请假,捏着嗓子说:“领导,我这头疼得跟孙悟空戴了紧箍咒似的,能不能放我半天假呀?”办公室里瞬间笑成一团。你看,成年人偶尔耍个赖皮,用点“儿女子语”反而能让气氛轻松不少。
要说这成语的精髓在哪儿?依我看啊,关键在“三分真七分演”。就像我家猫打翻花瓶后,歪着脑袋冲我“喵呜”的时候,那眼神分明在说:“铲屎的,花瓶自己会走路你信不信?”这种又气又笑的场面,用“儿女子语”形容再合适不过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用这成语也得看场合。好比上次同学聚会,有个哥们当着丈母娘的面说:“阿姨,您做的菜好吃得让我想当场认干妈!”这话听着是俏皮,但要换成公司年会上跟客户这么说,怕是得当场尬出三室一厅。
要我说啊,语言就像调味料,加点“儿女子语”能让日常对话更有滋味。但切记别把这当主食用,毕竟咱们不能三十好几了还整天“宝宝要抱抱”对吧?下次遇到那种半真半假的撒娇场面,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来形容,保管既形象又有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