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è
  • shī
  • huán
  • hú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è shī huán hún

成语解释:迷信传说;人死以后灵魂可以借别人的尸体复活。比喻已经没落或死亡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或名义出现。

成语出处:元 岳伯川《铁拐李》楔子:“岳寿,谁想你浑家将你尸骸烧化了,我如今着你借尸还魂,尸体是小李屠,魂灵是岳寿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借尸還魂

英文翻译:use a corpse to resurrect a dead soul

借尸还魂的意思

借:1.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;借进:向他借书。跟人借钱。把笔借给我用一下。2.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;借出:借书给他。借钱给人。3.假托:借故。借端。4.凭借;利用:借助。借手(假手)。5.(有时跟“着”连用)引进动作、行为所利用或凭借的时机、事物等:借着灯光看书。借出差的机会调查方言。“藉”

尸:1.尸体,人或动物死后的身体。2.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。

还:[hái]1.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;仍旧:十年没见了,她还那么年轻。半夜了,他还在工作。2.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:今天比昨天还冷。改完作业,还要备课。3.用在形容词前,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(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):屋子不大,收拾得倒还干净。4.用在上半句话里,表示陪衬,下半句进而推论,多用反问的语气;尚且:你还搬不动,何况我呢?5.表示没想到如此,而居然如此(多含赞叹语气):他还真有办法。6.表示早已如此:还在几年以前,我们就研究过这个方案。[huán]1.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:还家。还乡。还俗。退耕还林。2.归还:偿还。还书。3.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:还嘴。还手。还击。还价。还礼。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。4.姓。

魂:1.指精神或情绪:梦魂萦绕。神魂颠倒。2.特指崇高的精神:国魂。民族魂。3.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:花魂。诗魂。

成语评论

借尸还魂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实际和鬼怪没什么关系。举个例子,老张退休后闲不住,把小区废弃的凉亭改造成读书角,还组织邻居们捐书——这不就是用旧凉亭的“尸”,还了社区文化生活的“魂”?

为什么要用“尸体”比喻旧事物?其实这里的“尸”不是字面意义的尸体,而是指失去生命力的旧框架。就像有人把爷爷留下的算盘改装成台灯底座,既保留了家族记忆,又赋予了实用价值。这种“旧瓶装新酒”的操作,正是成语的精髓。

前几年有个网红案例:某百年糕点铺把传统桃酥做成盲盒包装,结果00后排队抢购。这就是典型的借尸还魂——老字号用年轻化的外壳,装进了传统手艺的内核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包装创新不能掩盖品质滑坡,否则就真成了“僵尸复活”。

我常想,这个成语其实在教我们辩证看待传统。老家镇上的石板路被改造成步行街时,有人反对说破坏古韵。但现在的石板路装上了夜光地灯,既保护了古迹,又成了网红打卡点。新旧融合就像炒菜放盐,少了没味,多了齁人,关键在分寸把握。

职场里也能看到类似智慧。小王把部门积压五年的客户资料重新分类,结合大数据做出精准营销方案。那些被遗忘的“死数据”突然变成宝藏,这就是现代版的借尸还魂。它提醒我们:创新不一定要从零开始,善用现有资源往往事半功倍。

下次看到旧事物被重新利用,别急着说“这不就是换汤不换药”。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真正成功的借尸还魂,既要保留原有的精神内核,又要注入符合时代的新鲜血液。就像嫁接果树,砧木和接穗的完美结合,才能结出更甜的果实。

借尸还魂的造句

  1. 造句 最近,封建迷信、算命卜卦等腐朽没落的东西又借尸还魂地出现在大街小巷,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。
  2. 造句 "然而却有一部分幽灵,借尸还魂,不仅穿上了长袍马褂,而且还穿上了西装。"。
  3. 造句 这个活神仙自称他有借尸还魂的本事。
  4. 造句 人们不再相信借尸还魂,所以打扮成妖精、鬼怪和巫婆这种活动,具有更多的礼仪作用。
  5. 造句 学术争论往往抬出死人压活人:借尸还魂.
  6. 造句 终究是冤鬼借尸还魂还是碟仙作祟,整个校园都堕入惶恐迷惑之中。
  7. 造句 钟书笑我“借尸还魂”,我不过想借此“遁身”而已。
  8. 造句 借尸还魂、鹊巢鸠占出现在异时空;陆战无敌、蛮力至上的比蒙巨兽;神秘莫测、亘古流传的功法和雷珠;看历经极限训练、百战生死的他如何实现自己的冒险梦。
  9. 造句 带着累及了九世的记忆,半路借尸还魂到这个女孩子身上。
  10. 造句 自己是大难不死的借尸还魂了,可还没来得及搞清楚发生什么事的时候,自己就被身体的原主人的不良父母给打包压上了花轿……

"借尸还魂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