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ǎn yǐ yǎng dé
成语解释: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。
成语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
繁体字形:儉以養惪
英文翻译:cultivate virtue throug practicing thrift
俭:节省。与“奢”相对:勤俭建国。省吃俭用。
以:1.用;拿:以少胜多。晓之以理。赠以鲜花。2.依;按照:以次。以音序排列。3.因:何以知之?。不以人废言。4.表示目的:以广视听。以待时机。5.于;在(时间):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。6.跟“而”相同:城高以厚,地广以深。7.姓。8.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,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,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:以前。以上。三日以后。县级以上。长江以南。五千以内。二十岁以下。
养:1.抚育,供给生活品:养育。赡养。抚养。养家。2.饲养动物,培植花草:养花。养殖。3.生育,生小孩儿。4.抚养的(非亲生的):养子。养父。养母。5.教育,训练:培养。教养。6.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:养病。养心。养性。休养。营养。养精蓄锐。7.保护修补:养路。
德:1.道德,品行;特指好的品行:德育。美德。德才兼备。2.心意;志向:同心同德。离心离德。3.恩惠;好处:感恩戴德。4.德国的简称。
「俭以养德」这个成语出自诸葛亮的《诫子书》,意思是节俭能帮助人培养高尚的品德。比如有人问:“为什么说节俭和品德有关?”其实很简单——节俭不是单纯地省吃俭用,而是通过克制欲望,让人学会珍惜和感恩。比如一个学生省下零花钱捐给山区儿童,这种行为既体现了节俭,也展现了善良的品德。
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王每月工资不高,但他坚持存钱、不买非必需品,几年后竟攒够了首付买房。有人觉得他“抠门”,但小王却说:“省钱的过程让我学会了计划和耐心,现在遇到问题反而更冷静了。”你看,节俭不只关乎钱,更锻炼了人的心性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代社会物质丰富,节俭还有必要吗?”其实这和物质多少无关。比如有人买十件廉价衣服穿几次就扔,有人买一件质量好的穿三年——后者看似花钱更多,但减少了浪费,也培养了对物品的尊重。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品德的体现。
我观察到,现在很多年轻人开始践行“精简生活”。比如同事小李,她做饭会精确计算食材用量,旅行自带水杯和餐具。她说:“这不是穷酸,而是不想让地球为我的浪费买单。”这种将节俭与环保结合的态度,恰恰让传统成语焕发了新的时代意义。
最后想分享个真实故事:爷爷那代人会把破衣服改成抹布,用橘子皮晒干泡茶。他们常说:“东西要用到尽,才对得起它的价值。”这种思维潜移默化地教会了我——真正的品德,往往藏在对待微小事物的态度里。
下次当你犹豫要不要买第5杯奶茶时,不妨想想:这究竟是需要,还是欲望?选择克制的那一刻,你已经在为内心品德添砖加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