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ēn tóu suō jǐng
成语解释: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态。
成语出处:清·翟灏《能人编·身体》:“豪门送物鹅伸颈,好客临门鳖缩头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伸頭縮頸
英文翻译:Stretch one's head and shrink one's neck
伸:1.舒展开;拉长:伸手。伸长。2.同“申”3.:伸冤。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缩:[suō]1.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;收缩:紧缩。缩短。热胀冷缩。这布下水也不缩。2.没伸开或伸开了又收回去;不伸出:乌龟的头老缩在里面。3.后退:退缩。畏缩。谁也不许往后缩。[sù]多年生草本植物,是砂仁的一个变种,叶子披针形,花白色,蒴果绿色。果实和种子可入药。
颈:[jǐng]脖子前的一部分。也指脖子:刎颈。延颈伫望。[gěng]用于“脖颈子”“脖颈儿”二词中。脖颈子和脖颈儿指脖子的后部。
“伸头缩颈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探出头又缩回脖子”,通常用来形容人犹豫不决、畏首畏尾的样子。比如:“他站在会议室门口伸头缩颈,始终不敢推门进去发表自己的意见。”这种场景是不是很常见?
核心问题:为什么人们会“伸头缩颈”?其实,这种行为背后往往藏着对失败的恐惧或对未知的担忧。比如职场新人面对领导时,明明有想法却不敢开口,怕说错话被批评;或者学生遇到难题时,宁可保持沉默也不愿提问,担心被人嘲笑。这种心态虽能短暂“保护”自己,却可能错失成长机会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“小张看到同事的方案有明显漏洞,本想指出问题,可伸头缩颈了半天,最终只是默默修改了自己的部分。” 这种回避看似避免了冲突,实则可能让团队陷入更大的风险。
从个人视角看,现代社会过度强调“稳妥”的氛围,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心理。人们更倾向于做“安全的选择”,却忽视了勇敢表达的价值。不过换个角度想,偶尔的“伸头缩颈”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——就像小动物试探环境一样,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分寸。
试着用行动打破这种惯性:下次遇到犹豫的情况,可以先深呼吸三次,然后给自己一个“十秒钟勇气”。比如主动在会议上举手,或者在社交场合尝试和一个陌生人打招呼。你会发现,多数时候想象中的糟糕结果并不会发生。
语言是思维的镜子,成语更是浓缩了千百年的智慧。“伸头缩颈”提醒我们:过度谨慎可能成为成长的枷锁,而适时的勇气往往能打开新的可能性。与其在进退之间反复纠结,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更清晰地表达与行动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