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ǒu
  • tiē
  • ěr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ú shǒu tiē ěr

成语解释:畏缩恐惧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马介甫》:“万石不言,惟伏首贴耳而泣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非常驯服的样子

繁体字形:伏首貼耳

英文翻译:take it lying down

伏首贴耳的意思

伏:1.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;趴:伏案。伏在桌子上。2.低下去:起伏。此起彼伏。3.隐藏:潜伏。伏击。昼伏夜出。4.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;伏天:入伏。初伏。三伏天。每伏十天。5.屈服;低头承认;被迫接受:伏诛。6.使屈服;降伏:降龙伏虎。7.姓。8.伏特的简称。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,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。

首:1.头:昂首阔步。2.领袖;领导人:元首。首长。3.最先;开始:首创。4.第一;最高:首要。首席代表。5.告发:自首。出首。6.量词。用于诗歌、歌曲等:一首诗。民歌百首。

贴:1.粘,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:贴金。粘贴。剪贴。2.靠近,紧挨:贴近。贴切(密合、恰当、确切)。贴心。3.添补,补助:补贴。津贴。倒(dào)贴。贴息(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)。4.同“”。5.传统戏剧角色名:贴旦(次要的旦角。简称“贴”)。
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
成语评论

伏首贴耳这个成语,到底怎么用才对?比如同事老张总对领导的话照单全收,就连明显不合理的任务也立即应承,这算不算伏首贴耳?其实这个场景正好体现了成语的核心——像狗一样低头贴耳,形容毫无主见的顺从。

有人会问:这样的态度在职场上真的能走得远吗?我们来看实习生小王的例子。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擦桌子泡茶,会议上永远只附和他人意见,半年过去却被评价为"缺乏独立思考能力"。这个案例说明,过度的顺从反而可能模糊个人价值。

难道伏首贴耳就完全不可取吗?未必如此。急诊科李护士长分享过,在抢救危重病人时,医护团队必须绝对服从主刀医生的指令,这时候的"伏首贴耳"恰恰是专业素养的体现。关键要区分场景,在需要高度执行力的紧急时刻,这种状态反而是优势。

从教育角度看,不少家长要求孩子事事听话。邻居家读初中的小雨,从选兴趣班到交朋友都要父母决定,逐渐变得在集体活动中不敢表达想法。这种教养方式容易培养出"伏首贴耳"的性格特质,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。

我观察到有趣的现象:在创意行业里,那些最成功的策划人往往既懂得倾听客户需求,又能适时提出专业建议。他们像太极高手般,在顺从与坚持之间找到精妙的平衡点。这或许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生存智慧——既要避免做摇头摆尾的应声虫,也不能当浑身是刺的反对派。

当我们在讨论人际关系中的姿态时,不妨记住:健康的互动应该像交响乐团的演奏。每个乐手既要看指挥的手势,又要发挥自己的演奏技巧。真正的智慧不在于选择完全顺从或彻底反抗,而在于懂得何时该伏首倾听,何时该昂首发声。

伏首贴耳的造句

  1. 造句 谁狠谁就是王,其它不够狠的人,只有伏首贴耳,为奴为俾。
  2. 造句 妈的,不给他一些厉害,他是不会伏首贴耳的,狠狠地揍他!
  3. 造句 就是他伏首贴耳地受这个绑匪的支配,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一种人性的弱点。
  4. 造句 俗话说,橫人都是怂人惯的,你老是伏首贴耳,他决不正眼看你!你给他一个大嘴巴,他立马对你另眼相看,当然第一次出手的,被扇的都有一个接受过程。
  5. 造句 嫌优等生心气太高,有两门补考的学生,也未必就肯碌碌无为,伏首贴耳。
  6. 造句 就在这危急关头,该马戏团的驯兽员迅速赶到,这群狮子、老虎顿时乖乖地伏首贴耳地趴在地上不动了。
  7. 造句 这个吴天平,绝对算得上是一代武学大宗师,难怪连龙牙那样骄傲强悍的人,都对他伏首贴耳。
  8. 造句 那男子却不说话,一双眼眸落在刑司身上那袭墨黑的魈纶上,那一只只的兽,仿佛都在男子的凝视下失了戾气,转而伏首贴耳,瑟缩成一团。

"伏首贴耳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