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yǐ qín bǔ zhuō
成语解释:用勤奋补救笨拙,含有自谦之意。
成语出处:隋·李德林《〈霸朝集〉序》:“心无别虑,笔不暂停。或毕景忘餐,或连宵不寐。以勤补拙,不遑自处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以勤補拙
英文翻译:amend stupidity by diligence
以:1.用;拿:以少胜多。晓之以理。赠以鲜花。2.依;按照:以次。以音序排列。3.因:何以知之?。不以人废言。4.表示目的:以广视听。以待时机。5.于;在(时间):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。6.跟“而”相同:城高以厚,地广以深。7.姓。8.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,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,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:以前。以上。三日以后。县级以上。长江以南。五千以内。二十岁以下。
勤:1.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(跟“懒、惰”相对):手勤。勤学苦练。人勤地不懒。2.次数多;经常:勤洗澡。夏季雨水勤。他来得最勤,差不多天天来。3.勤务:内勤。外勤。4.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到班的工作或劳动:出勤。缺勤。考勤。执勤。空勤。地勤。5.姓。
补:1.添上材料,修理破损的东西;修补:缝补。补牙。补袜子。修桥补路。2.补充;补足;填补(缺额):弥补。增补。补选。候补。缺什么补什么。3.补养:滋补。补品。身体虚,需要好好补一补。4.利益;用处:补益。不无小补。空言无补。5.姓。
拙:1.笨:弄巧成拙。2.谦辞。称自己的文章、意见等:拙作。拙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