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ìng chū wéi xíng
成语解释:令:命令;惟:只。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
成语出处:《尚书·周官》:“慎乃出令,令出惟行,弗惟反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令出惟行
英文翻译:To order is to do
令:[lìng]1.命令。2.使得:令人兴奋。3.美好:令名。4.敬辞。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:令兄(称对方的哥哥)。5.时节:冬令。6.古代官名:县令。7.古又同“鸰(líng)”。[líng]1.〔令狐〕2.古地名。在今山西临猗一带。3.复姓。[lǐng]量词。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惟:1.同“唯”。2.思想;思考:思惟(现在通常写作思维)。3.文言助词。常用在年、月、日之前:惟八月既望。
行:[háng]1.行列:双行。杨柳成行。2.排行:您行几?。我行三。3.行业:内行。同行。在行。懂行。改行。各行各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。行行出状元。4.某些营业机构:商行。银行。车行。5.用于成行的东西:一行字。几行树。两行眼泪。[hàng]见〖树行子〗。[héng]见〖道行〗。[xíng]1.走:步行。人行道。日行千里。2.古代指路程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3.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:行装。行程。行踪。西欧之行。4.流动性的;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5.流通;推行:行销。发行。风行。6.做;办:举行。执行。试行。行医。行不通。简便易行。行之有效。7.表示进行某项活动(多用于双音动词前):另行通知。即行查复。8.(旧读xìng)行为:品行。言行。罪行。兽行。9.可以:行,咱们就照这样办吧。算了,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。10.姓。
“令出惟行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生活中其实处处都能看到它的影子。比如公司会议上,领导提出“下周必须完成客户方案”,团队立刻分工协作,最终准时交付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令出惟行”。命令明确,执行到位,整个流程才能像齿轮一样顺畅运转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?其实小到家庭决策也能体现这个道理。比如妈妈要求孩子“每天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”,如果孩子认真执行,不仅学习效率提升,还能培养时间管理能力。可见执行力强弱直接决定了规则能否真正落地。
再举个历史故事里的例子。战国时期商鞅变法,在城门立木悬赏搬木者,有人照做后立刻得到重金奖赏。这个“徙木立信”的故事正是“令出惟行”的生动演绎。当政令具备公信力时,民众的响应速度就会超乎想象。
不过现实中常会遇到执行偏差的情况。比如社区垃圾分类政策推行初期,总有人不按规定投放。这时候就需要配套的监督机制和宣导措施,毕竟“令出”只是开始,“惟行”才是关键。这让我想到管理学中的“PDCA循环”:计划再好,没有执行和检查就等于零。
有趣的是,现代企业常说的“使命必达”其实就是“令出惟行”的升级版。去年参观某科技公司时,发现他们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“执行日历”,重要节点用红色标注。负责人告诉我:“我们不怕修改计划,但确定的方向必须全员同步推进。”这种将战略转化为行动的文化,正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秘诀。
最后分享一个观察:执行力强的人往往具备两种特质,一是目标拆解能力,把大任务切成可操作的小步骤;二是结果导向思维,遇到困难时先想“怎么做”而不是“为什么做”。就像登山者不会质疑山峰的高度,而是专注于脚下的每一个岩点。当指令与行动形成闭环,个人和团队都能突破看似不可能的任务。
下次制定计划时,不妨试试“令出惟行工作法”:用清晰指令代替模糊要求,用进度追踪替代口头承诺。你会发现,很多卡壳的问题其实就差最后那一步坚定执行。毕竟世界上的好点子,十有八九都败在“只说不做”这四个字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