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n xī zhī gǎn
成语解释: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。
成语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4回:“诸旧好俱在,谭孝若已作古人。今昔之感,凄怅莫状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宾语;表示对世事的感慨
繁体字形:今昔之感
英文翻译:reminisce
今:1.现在;现代(跟“古”相对):当今。今人。厚今薄古。古为今用。2.当前的(年、天及其部分):今天。今晨。今春。3.指示代词。此;这:今番。今次。4.姓。
昔:1.从前;过去:今昔对比。2.古又同“腊(xī)”。3.古又同“夕”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感:1.感动:感人肺腑。深有所感。2.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:感谢。感恩。感激。3.中医指感受风寒:外感内伤。4.感觉5.;情感;感想:美感。好感。自豪感。亲切之感。观感。百感交集。6.(摄影胶片、晒图纸等)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:感光。
“今昔之感”这个词,乍一听像老照片褪了色,可仔细琢磨,它更像一杯温热的茶——苦中带甜,藏着时光的重量。楼下早点摊从煤炉换成了电煎锅,油条还是那根油条,但咬下去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,这是不是“物是人非”?
有人会问:为什么同样的场景会让人产生今昔对比的感慨?答案藏在每个人的记忆滤镜里。去年春天常去的社区书店改成了奶茶店,原木书架变成了霓虹灯牌,但店主特意保留了一面“留言砖墙”。那些发黄的便利贴上歪歪扭扭写着“高考加油!”“奶奶今天出院啦”,瞬间打通了时空隧道——变化未必是失去,也可能是新旧记忆的叠拼。
记得小时候总嫌巷口裁缝铺的老式缝纫机吵,现在商铺变成24小时便利店,反而怀念那有规律的“哒哒”声。这种矛盾心理恰好印证了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。时间推着我们向前,却总在某个转角埋下回忆的种子,等某天阳光雨水合适,就会悄悄发芽。
最近重游大学城,发现当年的“堕落街”变成了文创园区。涂鸦墙取代了油渍斑斑的烧烤架,但转角那家十年老店的招牌酸梅汤还在卖。老板笑着给吸管戳了个爱心形状的孔:“学生们现在拍照发朋友圈,跟你们当年往墙上贴拍立得一个意思。”你看,载体在变,但年轻人记录生活的那股热乎劲儿始终没变。
黄昏散步时遇见搬家的邻居,纸箱里滑落出泛黄的校运会奖状。他挠着头笑说“这些老古董该扔了”,手上却仔细擦去了灰尘。或许这就是今昔之感的妙处——它让我们在奔流的时间里,打捞起闪光的贝壳,又不至于被潮水卷着倒退。明天的太阳照在今日的窗台上,总会映出点不一样的暖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