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 shū guì jiàn
成语解释:指亲密、疏远、富贵、贫贱的种种关系。形容地位和关系不同的众人。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乐书》:“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予乐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各种不同身分的人
繁体字形:親疎貴賤
英文翻译:everyone , close or distant , rich or poor
亲:[qīn]1.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:亲属。亲人。亲缘。双亲(父母)。亲眷。2.婚姻:亲事。3.因婚姻联成的关系:亲戚。亲故。亲邻。亲朋。4.称呼同一地方的人:乡亲。5.本身,自己的:亲睹。亲聆。亲笔。6.感情好,关系密切:亲密。相亲。亲睦。亲疏。7.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:亲吻。[qìng]〔亲家〕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(“家”读轻声)。
疏:1.清除阻塞使通畅;疏通:疏导。疏浚。2.事物之间距离远;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(跟“密”相对):疏林。疏星。3.关系远;不亲近:疏远。亲疏。4.不熟悉;不熟练:生疏。荒疏。5.疏忽:疏于防范。6.空虚:志大才疏。7.分散;使从密变稀:疏散。仗义疏财。8.姓。9.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;条陈:上疏。奏疏。10.古书的比“注”更详细的注解;“注”的注:《十三经注疏》。
贵:1.价格高;价值大(跟“贱”相对):绸缎比棉布贵。春雨贵如油。2.评价高;值得珍视或重视:宝贵。可贵。3.以某种情况为可贵:人贵有自知之明。锻炼身体,贵在坚持。4.地位优越(跟“贱”相对):贵族。贵妇人。达官贵人。5.敬辞,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贵姓。贵国。高抬贵手。6.姓。
贱:1.价钱低:贱价出售。2.地位低下:卑贱。贫贱。3.卑鄙;下贱:贱货。贱骨头。4.谦辞。称有关自己的:贱躯。5.轻视;瞧不起:人皆贱之。
“亲疏贵贱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中的远近差异和地位高低,但它在生活中到底怎么用?举个简单的例子:小明刚入职新公司时,发现同事们对领导格外热情,对普通员工却有些冷淡。他忍不住感慨:“职场里真是亲疏贵贱分得明明白白。”这种场景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:为什么人们会不自觉地划分人际关系的层级?
要理解这个现象,我们可以看看“远亲不如近邻”这句话。王阿姨家水管爆了,最先赶来帮忙的不是在外地的儿子,而是隔壁的邻居。这说明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共同影响着“亲疏”的判断。这时候有人会问:既然如此,血缘关系还重要吗?其实血缘提供的是基础信任,而日常互动才能真正建立亲密感。
关于“贵贱”的区分,有个历史典故特别生动。战国时期的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,既有满腹经纶的谋士,也有只会学鸡叫的门客。当孟尝君被秦昭王扣押时,正是那个会学鸡叫的食客帮他逃出生天。这打破了什么认知?它告诉我们:表面的贵贱划分可能掩盖了真实价值。
在当代社会,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但形式变化。比如在同学聚会上,混得好的同学往往被众星捧月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,真正维持长久友谊的,往往是当年互相抄作业的“难兄难弟”。这带出一个思考:我们是否过度放大了社会地位的影响力?
个人认为,与其纠结于人际关系中的亲疏贵贱,不如把握两个原则:一是保持平等的待人态度,快递小哥和公司高管都值得尊重;二是培养“反脆弱”关系,那些平时联系不多但关键时刻靠得住的人,往往比天天应酬的“熟人”更有价值。就像老张说的:“看人不能只看他现在坐什么位置,要看他心里给你留什么位置。”
最后分享个有趣发现:在公园观察下棋的老人们,退休局长和看门大爷可以杀得旗鼓相当。当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抹平现实差异时,人与人的连接反而更纯粹。这或许提醒我们:打破固有认知框架,才能看到更真实的人际关系图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