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ǎi mài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
成语解释:虽然买卖没有做成,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
成语出处:梁斌《红旗谱》第一卷:“嫌人家来做买卖,买卖不成仁义在,打倒人家干吗?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生意场合
繁体字形:買賣不成仁義在
英文翻译:Business is not good
买:1.购买;拿钱换东西。与“卖”相对。2.用金钱或其他手段拉拢:收买。买通。
卖:1.拿东西换钱(跟“买”相对):卖房子。把余粮卖给国家。2.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:卖国。把朋友给卖了。3.尽量用出来;不吝惜:卖劲儿。卖力气。4.故意表现在外面,让人看见:卖功。卖弄。卖俏。5.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:一卖炒腰花。6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成:1.完成;成功(跟“败”相对):大功告成。事情成了。2.成全:成人之美。玉成其事。3.成为;变为:百炼成钢。雪化成水。4.成果;成就:坐享其成。一事无成。5.生物生长到定形、成熟的阶段:成虫。成人。6.已定的;定形的;现成的:成规。成见。成例。成药。7.表示达到一个单位(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):成批生产。成千成万。成年累月。水果成箱买便宜。8.表示答应、许可:成!就这么办吧。9.表示有能力:他可真成!什么都难不住他。10.姓。11.十分之一叫一成:九成金。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。
仁:1.仁爱:仁心。仁政。仁至义尽。2.敬辞,用于对对方的尊称:仁兄。仁弟。仁伯。3.姓。4.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,大多可以吃:杏仁儿。核桃仁儿。花生仁儿。虾仁儿。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在:1.存在;生存:精神永在。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父母都在。2.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: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。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。3.留在:在职。在位。4.参加(某团体);属于(某团体):在党。在组织。5.在于;决定于:事在人为。学习好,主要在自己努力。6.“在”和“所”连用,表示强调,下面多连“不”:在所不辞。在所不惜。在所不计。在所难免。7.表示时间、处所、范围、条件等:事情发生在去年。在礼堂开会。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。在他的帮助下,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8.正在:风在刮,雨在下。姐姐在做功课。
老张在菜市场挑了一筐西红柿,和摊主来回砍价二十分钟,最后还是没谈拢。他摆摆手笑道:“买卖不成仁义在,下回有新货记得招呼我啊!”摊主也乐呵呵递上根黄瓜:“得嘞!这送您尝尝鲜。”
为什么说交易失败还能保持友好?其实就像相亲没看对眼,不代表要撕破脸。去年我家装修时接触过六家建材商,虽然只合作了一家,但另外五家逢年过节还会发问候短信。上周厨房漏水,当初没谈成的那位王师傅二话不说就带着工具来帮忙。
有个开茶馆的朋友让我印象深刻。有位客人连着半个月来试茶,每次都细致记录不同茶叶的冲泡手法,最后却决定自己开茶庄。我朋友非但没生气,反而送了本手写笔记:“做生意就像煮普洱,头道茶涩了,二道茶才出真味。”三个月后,这位客人成了他最大的批发客户。
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那些能笑着说“下次再合作”的人,往往比死磕单子的人走得更远。上周参加创业者交流会,有个做文创的姑娘分享经验:“每次被投资人拒绝,我都会问’您觉得这个项目适合推荐给哪位朋友?’”这招让她三个月内拓展了二十多个潜在资源。
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,菜市场里老商户们依然保留着“抹零头”的习惯。零钱盒边总摆着几颗薄荷糖,买不买东西都能拿一颗。这种细节藏着大智慧——人与人之间的温度,从来不是扫码支付时的“滴”声能衡量的。下次谈合作遇到僵局时,不妨换个角度想:或许这次擦肩而过,正是为将来的不期而遇埋下种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