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ǎi wǔ nǎi wén
成语解释: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,指其文经天地,武定祸乱。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。亦作乃文乃武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书经 大禹谟》:“帝德广运,乃圣乃神,乃武乃文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文武双全
繁体字形:廼武廼文
英文翻译:It's mummy
乃:1.是:失败乃成功之母。2.连词。于是:因时间仓促,乃作罢。3.副词。才:唯虚心乃能进步。4.文言副词。竟:乃至如此。5.文言人称代词。你;你的:乃翁(你的父亲)。
武:1.关于军事的(跟“文”相对):武器。武装。武力。2.关于技击的:武术。武艺。3.勇猛;猛烈:英武。威武。武火。4.姓。5.半步,泛指脚步:继武。踵武。见〖步武〗。
乃:1.是:失败乃成功之母。2.连词。于是:因时间仓促,乃作罢。3.副词。才:唯虚心乃能进步。4.文言副词。竟:乃至如此。5.文言人称代词。你;你的:乃翁(你的父亲)。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“乃武乃文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出自《尚书》,原意是“既有武略又有文才”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文能武、全面发展。比如在职场中,一位既能写方案又能带团队的管理者,同事可能会夸他:“老张真是乃武乃文,项目进度和汇报材料两手抓得漂亮!”
为什么现在还要用这种古文成语?其实成语就像文化基因,能精准传递复杂概念。当我们说某人“乃武乃文”,比直白地说“他什么都会”更有画面感——仿佛能看到这个人提笔写文章、转身解难题的灵活身影。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邻居王阿姨退休后学书法、练太极,社区活动总能看到她教老人写字的身影,也能在晨练队伍里发现她打拳的英姿。这种状态不正是“乃武乃文”的生动写照吗?
当代社会更需要“文武双全”吗?我观察到,很多行业都在打破传统界限。比如程序员不仅要懂代码(武),还要会写技术文档(文);自媒体博主既要会拍摄剪辑(武),也要懂内容策划(文)。这种复合能力正在变成竞争优势。
不过要注意,“乃武乃文”不等于盲目贪多。有位创业朋友曾分享:“我以前总想证明自己样样行,结果精力分散。后来专注做好产品研发(武),把品牌宣传(文)交给专业团队,公司反而发展更快。”这提醒我们:文武兼备可以是个人追求,也可以是团队协作的结果。
下次看到跨领域发展的人,不妨用“乃武乃文”点赞。这个穿越千年的成语,依然能在今天的生活中找到鲜活的落脚点——毕竟时代在变,但对全面发展的追求永远不会过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