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ǎi
  • wén
  • nǎ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ǎi wén nǎi wǔ

成语解释:赞美人文、武兼备。见乃武乃文。

成语出处:唐 王勃《九成宫颂》:“一阴一阳,神道也。乃文乃武,圣图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文武双全

繁体字形:廼文廼武

英文翻译:Civil and military

乃文乃武的意思

乃:1.是:失败乃成功之母。2.连词。于是:因时间仓促,乃作罢。3.副词。才:唯虚心乃能进步。4.文言副词。竟:乃至如此。5.文言人称代词。你;你的:乃翁(你的父亲)。
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
乃:1.是:失败乃成功之母。2.连词。于是:因时间仓促,乃作罢。3.副词。才:唯虚心乃能进步。4.文言副词。竟:乃至如此。5.文言人称代词。你;你的:乃翁(你的父亲)。

武:1.关于军事的(跟“文”相对):武器。武装。武力。2.关于技击的:武术。武艺。3.勇猛;猛烈:英武。威武。武火。4.姓。5.半步,泛指脚步:继武。踵武。见〖步武〗。

成语评论

乃文乃武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兼具文才与武略。比如在历史剧里,主角既能吟诗作对,又能带兵打仗,编剧便可能用一句“此人乃文乃武,实乃国之栋梁”来烘托形象。这种“全能型人才”的设定为何能引发共鸣?或许因为现实中,平衡软硬技能的人往往更具竞争力。

有人问:“现代职场还需要‘乃文乃武’吗?”观察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岗位便能找到答案:既要懂技术逻辑(武),又要会用户沟通(文)。就像某位从业者自嘲:“白天画原型图像工程师,晚上写文案像诗人。”这种跨领域能力反而成为突破职业瓶颈的关键。

教育场景中,这个概念同样适用。某中学开展“文武双修”实验班,上午学数理编程,下午练传统武术。校长解释:“不是要培养超人,而是让思维刚柔相济。”这让我联想到古人“六艺”教育——礼乐射御书数的搭配,本质上也是文韬武略的融合。

有趣的是,这种特质在自然界也有映射。观察非洲草原的猎豹:捕猎时迅猛如闪电(武),养育幼崽时细致如绣娘(文)。生物学家认为,这种双重特性是生存进化的必然选择。类比人类社会,单一技能者就像特化过度的物种,环境突变时更容易遭遇危机。

从个人成长角度看,“乃文乃武”不必苛求完美。有位程序员朋友利用周末学习国画,他说:“代码是逻辑的舞蹈,水墨是情绪的流淌。”这种跨界不是内卷,而是给大脑不同的滋养。就像古人说的“张弛有道”,文武之道本质上是对生命节奏的把握。

"乃文乃武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