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ǔ shǒu dài mù
成语解释:举:抬起;戴目:仰视的样子。形容望着远处而有所期待或殷切期待
成语出处:宋·王安石《上田正言书》:“天下举首戴目,属心执事者,难以一二计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舉首戴目
英文翻译:Head up and eyes on
举:1.往上托;往上伸:举重。举手。高举着红旗。2.举动:义举。壮举。一举一动。一举两得。3.兴起;起:举义。举兵。举火。4.生(孩子):举一男。5.推选;选举:推举。举代表。公举他做学习组长。6.举人的简称:中举。武举。7.提出:列举。举一反三。举个例子。8.全:举座(所有在座的人)。举国。举世。9.姓。
首:1.头:昂首阔步。2.领袖;领导人:元首。首长。3.最先;开始:首创。4.第一;最高:首要。首席代表。5.告发:自首。出首。6.量词。用于诗歌、歌曲等:一首诗。民歌百首。
戴:1.把东西加在头、脸、颈、胸、臂、手等处:戴帽子。戴眼镜。戴红领巾。戴手套。2.头上顶着;承当着:披星戴月。戴罪立功。3.拥护;尊敬:爱戴。感戴。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说到“举首戴目”,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动作描写,但它到底在表达什么情绪呢?举个例子:小明站在车站出口,举首戴目地张望,生怕错过多年未见的发小。这里既能看到“抬头看”的动作,又能感受到他焦急又期待的心情。
有人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具体场景吗?当然不是!比如公司开会时,新来的实习生举首戴目地盯着投影仪,像极了刚入学时对知识充满渴求的我们。这种状态既包含对未知的好奇,也暗含着主动探索的意愿。
值得思考的是,为什么古人要用四个字描述这个动作?其实这正是汉语的精妙之处——通过具象动作传递抽象情感。就像现在短视频里常说的“望眼欲穿”,古人用“举首戴目”把伸长脖子、抬高视线的期待感,浓缩成画面感十足的成语。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这个成语还有生命力吗?看看直播带货的场景就知道了:当主播倒数“三二一”准备上链接时,屏幕前千万观众举首戴目的样子,和古人等待驿站来信时的神情,本质上都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,正是成语存在的价值。
个人觉得,用这类成语时要避免生搬硬套。与其在工作报告里写“员工举首戴目等待改革方案”,不如说“同事们对即将公布的新政策充满期待”。毕竟语言是流动的,重要的是传递情绪而非堆砌辞藻。就像吃火锅时蘸料的调配,合适比名贵更重要。
下次遇到需要表达期盼的场景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它像藏在工具箱里的多功能扳手,虽不常用,但在特定时刻能精准拧紧语言表达的螺丝。毕竟能让人眼前浮现画面的表达,永远比干巴巴的“等待”更有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