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ān
  • huáng
  • jiǎ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ān huáng jiǎ yǐ

成语解释:点校书籍,评定次第。

成语出处:清·钱谦益《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》:“句读之有析,文理之不通,而俨然丹黄甲乙,衡加于经传,不已傎乎!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读书

繁体字形:丹黄甲乙

英文翻译:Danhuang A and B

丹黄甲乙的意思

丹:1.红色:丹砂(朱砂)︱丹桂。2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多由数种矿物类药物用升华或熔合等方法制成;也有用一般混合方法制成的。常用以配制丸、散或锭等制剂:补心丹。

黄:1.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。2.指黄金:黄货。黄白之物。3.指蛋黄:双黄蛋。4.象征腐化堕落,特指色情:扫黄。查禁黄书。5.(Huáng)指黄河:治黄。引黄工程。6.(Huáng)指黄帝,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:炎黄。7.姓。8.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:买卖黄了。

甲:1.天干的第一位。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。2.第一;居第一位:甲级。桂林山水甲天下。3.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:甲壳。指甲。4.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。用金属、皮革等制成:盔甲。装甲车。5.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。若干户为一甲,若干甲为一保。

乙:1.天干的第二位。见〖干支〗。2.(Yǐ)姓。3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7”。见〖工尺〗。4.画“乙”字形状的记号,从前读书写字时常常用到,例如读书读到一个地方暂时停止,在上面画个“ㄥ”形的记号,或是写字有颠倒、遗漏,用曲折的线勾过来或把补写的字勾进去,都叫做“乙”。古书没有标点,到一段终了而下无空格时,有时也画个“ㄥ”形记号,表示第二行起是另一段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,说到“丹黄甲乙”这个成语,不少小伙伴可能会挠头:这词儿咋用啊?别急,咱先看个例子!老张在古董市场淘到批旧书,蹲在摊位前边翻边嘀咕:“这本缺页的放甲堆,品相好的归乙类,带批注的单独装箱——我这可是丹黄甲乙分得明明白白。”你瞧,这不就是给物品做精细分类的活例子嘛!
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“这成语跟红笔黄笔有啥关系?”嘿,问到点子上了!其实啊,古代文人校书时用朱笔(丹)和黄笔做标记,后来就引申出“分类评定”的意思。就像现在咱们刷短视频,平台用算法把搞笑视频归一类,知识科普分另一类——这不就是现代版的丹黄甲乙吗?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小王帮老妈整理衣柜,把春装秋装分开放,常穿的衣服挂外面,过季的收进储物箱。老妈直夸:“还是年轻人会丹黄甲乙!”要我说啊,这可不只是收拾屋子,更是种生活智慧——把杂乱变有序,日子才能过得清爽嘛!
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咱更需要这种分类的功夫。你看那些知识博主,不都是把海量信息丹黄甲乙之后,才变成容易消化的干货吗?所以说啊,老祖宗的智慧放到今天照样好使,关键看咱会不会活学活用。

最后唠叨句,下次遇到需要整理归纳的事儿,别急着抓狂。记住“丹黄甲乙”这招,先理清条理再动手,保管事半功倍!就像收拾行李箱,先把外套和内衣分开装,旅行时找东西才不会手忙脚乱嘛。

"丹黄甲乙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