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ǎng bù gǔ chuī
成语解释:鼓吹: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。两部器乐合奏。特指蛙鸣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·孔稚珪传》:“门庭之内,草莱不剪,中有蛙鸣,或问之曰:‘欲为陈蕃乎?’稚珪笑曰:‘我以此当两部鼓吹,何必期效仲举。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蛙鸣
繁体字形:兩部皷吹
英文翻译:Bipartite advocacy
两:1.“两”和“二”用法不全同。读数目字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。小数和分数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零点二(0.2),三分之二”。序数也只用“二”,如“第二、二哥”。在一般量词前,用“两”不用“二”。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用“二”为多(“二两”不能说“两两”)。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“两”,如“两吨、两公里”。在多位数中,百、十、个位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二百二十二”。“千、万、亿”的前面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但如“三万二千”、“两亿二千万”,“千”在“万、亿”后,以用“二”为常。2.双方:两便。两可。两全其美。两相情愿。3.表示不定的数目,和“几”差不多:过两天再说。他真有两下子。我跟你说两句话。4.姓。5.质量或重量单位,10钱等于1两,旧制16两等于1斤,1两合31.25克;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,1两合50克。
部:1.部分;部位:内部。上部。胸部。局部。2.中央政府按业务划分的单位(级别比局、厅高):外交部。商务部。3.一般机关企业按业务划分的单位:编辑部。门市部。4.军队(连以上)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:连部。司令部。5.指部队:率部突围。6.统辖;统率:所部。部领。7.a)用于书籍、影片等:两部字典。一部纪录片。三部电视剧。b)用于机器或车辆:一部机器。两部汽车。8.姓。
鼓:1.打击乐器,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,中间空,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:腰鼓。手鼓。花鼓。2.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石鼓。蛙鼓。耳鼓。3.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;敲:鼓琴。鼓掌。4.用风箱等扇(风):鼓风。5.发动;振奋:鼓动。鼓励。鼓舞。鼓起勇气。6.凸起;胀大: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。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。7.形容凸起的程度高:钱包很鼓。口袋装得鼓鼓的。8.姓。
吹:1.合拢嘴唇用力出气:吹灯。吹一口气。2.吹气演奏:吹笛子。3.(风、气流等)流动;冲击:风吹雨打。吹风机。4.说大话;夸口:先别吹,做出成绩来再说。他胡吹一通,你还真信。5.吹捧:又吹又拍。6.(事情、交情)破裂;不成功:婚事告吹。这个月的计划又吹了。
“两部鼓吹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咱们先拆开看看。字面意思是两套鼓吹班子各说各话,实际用来比喻立场对立的双方各自宣扬主张。比如公司会议上,销售部喊着“降价促销才能抢占市场”,财务部却坚持“必须守住利润底线”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两部鼓吹吗?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争论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系统性对抗”。菜市场讨价还价不算,但要是开发商和业主委员会各自聘请专业团队展开舆论战,那就完全符合这个成语的语境了。这种对峙往往伴随着资源投入和策略部署,就像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,诸子百家争鸣其实也是思想领域的“两部鼓吹”。
现代生活中这种现象更值得玩味。短视频平台上,养生专家和医学博士常常就同一个健康问题给出截然相反的建议,观众就像站在十字路口。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保持独立思考——不是说非要选边站,而是要学会辨别信息背后的逻辑链条。就像面对两份装修报价单,聪明人不会急着砍价,而是会逐项比对材料成本和人工费用。
有趣的是,这种对抗有时候反而能催生进步。智能手机市场的“性能派”和“体验派”多年较量,最终让消费者既得到了强悍芯片,又享受到了人性化设计。这让我想起老家村口的两棵古树,看似在争夺阳光养分,其实地下的根系早已悄悄交织成支撑网络。
下次遇到各执一词的情况,不妨换个角度观察:对立的观点就像镜子的正反面,照见的可能是同一个真相的不同维度。重要的是保持开放心态,像品茶师鉴赏不同山场的茶叶那样,在差异中捕捉独特价值。毕竟,智慧往往诞生在观点的碰撞带,而不是某个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