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ǎng yǎn qī hēi
成语解释:比喻十分陌生
成语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此番到吏部打点,正愁着两眼漆黑,不知门径,现在找到个人可以指点,岂不甚妙?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十分陌生
繁体字形:兩眼漆黑
英文翻译:Black eyes
两:1.“两”和“二”用法不全同。读数目字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。小数和分数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零点二(0.2),三分之二”。序数也只用“二”,如“第二、二哥”。在一般量词前,用“两”不用“二”。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用“二”为多(“二两”不能说“两两”)。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“两”,如“两吨、两公里”。在多位数中,百、十、个位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二百二十二”。“千、万、亿”的前面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但如“三万二千”、“两亿二千万”,“千”在“万、亿”后,以用“二”为常。2.双方:两便。两可。两全其美。两相情愿。3.表示不定的数目,和“几”差不多:过两天再说。他真有两下子。我跟你说两句话。4.姓。5.质量或重量单位,10钱等于1两,旧制16两等于1斤,1两合31.25克;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,1两合50克。
眼:1.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2.小洞;窟窿:泉眼。炮眼。拿针扎一个眼儿。3.(眼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眼儿。4.围棋用语,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。5.戏曲中的拍子:二黄慢板,一板三眼。6.用于井、窑洞:一眼井。一眼旧窑洞。
漆:1.黏液状涂料的统称。涂在物体表面,干燥后形成坚韧的薄膜,有保护和装饰作用。分为天然漆和人造漆两类。2.把涂料涂在器物上:把大门漆成红色的。3.姓。
黑:1.像煤或墨的颜色(跟“白”相对):黑板。黑白分明。白纸黑字。脸都晒黑了。2.黑暗:天黑了。屋子里很黑。3.夜晚;黑夜:摸黑儿。起早贪黑。4.秘密;非法的;不公开的:黑市。黑话。黑户。黑社会。5.坏;狠毒:黑心肠。这种人心太黑。6.姓。
“两眼漆黑”这个成语,到底是什么意思?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或情况毫无了解,比如:“刚入职时,我对公司业务两眼漆黑,连部门分工都搞不清楚。”这里的“两眼漆黑”生动体现了面对陌生环境时的迷茫感。
为什么人们会用“两眼漆黑”而不是其他词?比如朋友突然问起你对量子物理的看法,你可能会挠挠头:“这方面我真是两眼一抹黑。”这种表达比单纯说“不知道”更有画面感——仿佛眼前真的被蒙了块黑布,什么信息都抓不住。
这个成语只能在负面场景使用吗?未必。某次陪朋友去古董市场,摊主拿着个瓷瓶说得天花乱坠,我笑着摆手:“您别跟我讲这些专业术语,我这外行真是两眼漆黑。”这里既化解了尴尬,又给对话增添了幽默感。
我发现现代人其实经常处在“半漆黑”状态。比如打开手机设置里的隐私条款,密密麻麻的条文让多数用户瞬间“眼前发黑”。但换个角度想,这种认知留白恰恰是学习新知的契机——就像探险者举着火把慢慢照亮洞穴,未知本身也充满可能性。
如何避免长期处于“两眼漆黑”?有位老师傅说得好:“遇到不懂的就记下来,晚上回家查三分钟。”这种碎片化学习法,让知识盲区像拼图般逐渐完整。毕竟,承认暂时的无知,才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。
下次当别人说你“两眼漆黑”时,不妨笑着回应:“黑着黑着就亮了。”认知升级的过程,本就是不断拨开迷雾的旅程。保持探索的好奇心,那些现在看似漆黑的地方,说不定正藏着意想不到的星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