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ǎng yǎn mò hēi
成语解释:比喻十分陌生
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6回:“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,两眼墨黑,他不认得上司,上司也不认得他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十分陌生
繁体字形:两眼墨黑
英文翻译:Black eyes
两:1.“两”和“二”用法不全同。读数目字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。小数和分数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零点二(0.2),三分之二”。序数也只用“二”,如“第二、二哥”。在一般量词前,用“两”不用“二”。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用“二”为多(“二两”不能说“两两”)。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“两”,如“两吨、两公里”。在多位数中,百、十、个位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二百二十二”。“千、万、亿”的前面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但如“三万二千”、“两亿二千万”,“千”在“万、亿”后,以用“二”为常。2.双方:两便。两可。两全其美。两相情愿。3.表示不定的数目,和“几”差不多:过两天再说。他真有两下子。我跟你说两句话。4.姓。5.质量或重量单位,10钱等于1两,旧制16两等于1斤,1两合31.25克;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,1两合50克。
眼:1.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2.小洞;窟窿:泉眼。炮眼。拿针扎一个眼儿。3.(眼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眼儿。4.围棋用语,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。5.戏曲中的拍子:二黄慢板,一板三眼。6.用于井、窑洞:一眼井。一眼旧窑洞。
墨:1.写字绘画的用品,是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,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,也指用墨和水研出来的汁:一块墨。一锭墨。研墨。笔墨纸砚。墨太稠了。2.泛指写字、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:墨水。油墨。3.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:墨宝。遗墨。4.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:胸无点墨。5.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,借指规矩、准则:绳墨。矩墨。6.黑或近于黑的:墨菊。墨镜。7.贪污:贪墨。墨吏。8.古代的一种刑罚,刺面或额,染上黑色,作为标记。也叫黥。9.(Mò)指墨家。10.姓。11.指墨西哥:墨洋(墨西哥银圆)。
黑:1.像煤或墨的颜色(跟“白”相对):黑板。黑白分明。白纸黑字。脸都晒黑了。2.黑暗:天黑了。屋子里很黑。3.夜晚;黑夜:摸黑儿。起早贪黑。4.秘密;非法的;不公开的:黑市。黑话。黑户。黑社会。5.坏;狠毒:黑心肠。这种人心太黑。6.姓。
“两眼墨黑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最简单的例子:第一次去陌生城市出差,手机没电、地图忘带,站在十字路口分不清东南西北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两眼墨黑”。
有人会问:“这种情况和单纯的‘迷茫’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信息缺失的彻底性。比如新手父母面对哭闹的婴儿,试了喂奶、换尿布都不奏效,此时既不知道孩子哪里不舒服,又找不到专业人士帮忙,才算得上真正的“两眼墨黑”。
生活中其实处处藏着这类场景。记得刚入职时参加部门会议,听着同事讨论KPI、ROI这些缩略词,我就像突然被扔进外语课堂的小学生。这种专业知识断层带来的无助感,恰恰印证了成语背后的深层含义:当认知储备与当前情境严重不匹配时,人就会陷入黑暗般的未知领域。
有趣的是,现代人明明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为何还会遭遇“两眼墨黑”?我发现这和信息的有效筛选有关。就像在深山徒步时,手机满格信号却搜不到路线导航,过量信息反而成了新的认知障碍。这时候更需要保持冷静,像成语提醒的那样,先承认自己的“无知”,再寻找突破方向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那些擅长应对“两眼墨黑”的人,往往有个共同点——他们像黑暗中的萤火虫,懂得利用有限资源创造微光。比如疫情期间转行开直播的实体店主,虽然对新媒体运营一窍不通,但靠着二十年积累的客户信任,硬是在全新领域闯出了生路。这或许就是成语给现代人的启示:承认黑暗不可怕,关键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