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ōng shǎn xī nuó
成语解释:形容有所畏惧,躲躲闪闪。
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他的娘子跟前,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東閃西挪
英文翻译:East flashing West moving
东:1.方位词。四个主要方向之一,太阳升起的一边:东边儿。东方。东风。东城。城东。大江东去。2.主人(古时主位在东,宾位在西):房东。股东。东家。3.东道:我做东,请你们吃饭。4.姓。
闪:1.闪避:闪开。闪过去。闪在树后。2.(身体)猛然晃动:他脚下一滑,闪了闪,差点跌倒。3.因动作过猛,使一部分筋肉受伤而疼痛:闪了腰。4.闪电:打闪。5.突然出现:闪念。山后闪出一条小路来。6.闪耀:闪金光。电闪雷鸣。眼里闪着泪花。7.甩下;丢下:出发时一定来叫你,不会把你闪下。8.姓。
西:1.方位词。四个主要方向之一,太阳落下去的一边:西面。河西。往西去。夕阳西下。2.(Xī)西洋;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:西餐。西医。西服。西式。学贯中西。3.姓。
挪:移动:挪动。挪用。注:“挼”“捼”二字过去在“揉搓”的意义上与“挪”相通,并有nuó、ruó二读,故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》将“挼”“捼”处理为“挪”的异体字。但今“揉搓”义一般不再使用“挪”字,一般字、词典在“挪”字下只注nuó音,并不注“揉搓”义;而“挼”“捼”并无“挪动”义,且1985年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》又审定“挼”统读ruó,故不将“挼”“捼”作为“挪”的异体字。
哎呦喂,各位老铁,今儿咱们来唠唠“东闪西躲”这个成语。你说它到底是啥意思?说白了就是形容人做事不踏实,一会儿躲这儿,一会儿藏那儿,跟打游击战似的!不信?我给你整个例子——比如小王上班总摸鱼,领导一查岗他就东闪西躲,结果月底绩效直接凉凉。
等等,这里头有个核心问题:为啥要用“闪”和“挪”这俩动作?你细品啊,“闪”是突然避开,“挪”是慢慢蹭开,合起来可不就是“躲得花样百出”嘛!就像那谁家二哈,见着洗澡盆就东闪西挪,整得满屋子狗毛乱飞。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到个现实案例。前两天刷短视频,看见个妹子健身打卡,说好每天练腹肌,结果今天说“太累先喝奶茶”,明天改“做瑜伽更养生”。这不就是典型的东闪西挪?要我说啊,现代人缺的不是方法,是能坚持到底的轴劲儿!
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成语真只能用来批评人吗?我看未必。你比方说疫情期间,有些小公司东闪西挪调整业务方向,反而闯出新天地。这说明啥?灵活应对和逃避责任的界限,关键看有没有把“躲”变成“主动策略”。
最后给各位提个醒:遇到事儿别总想着东闪西挪。就像打麻将,你可以换听牌,但不能总改胡牌方向啊!咱要学学钉钉子精神,认准目标就咔咔往里锤。记住咯,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,该面对的迟早得面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