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ù lì wén zì
成语解释:佛家语,指禅家悟道,不涉文字不依经卷,唯以师徒心心相印,理解契合,传法授受。
成语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》:“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口头传授
繁体字形:不立文字
英文翻译:by means of non-literature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立:1.站1:立正。肃立。坐立不安。2.使竖立;使物件的上端向上:立竿见影。把梯子立起来。3.直立的:立柜。立轴。立领。4.建立;树立:立功。立志。5.制定;订立:立法。立约。立个字据。6.指君主即位。7.指确定继承地位;确立:立嗣。立皇太子。8.存在;生存:自立。独立。9.立刻:立奏奇效。立候回音。10.姓。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字:1.文字:汉字。识字。字体。字义。常用字。2.(字儿)字音:咬字儿。字正腔圆。他说话字字清楚。3.字体:篆字。柳字。宋体字。美术字。4.书法作品:字画。一幅字。5.字眼;词:他说行,谁还敢说半个“不”字。6.字据:立字。收到款子,写个字儿给他。7.根据人名中的字义,另取的别名叫“字”:岳飞字鹏举。曾巩字子固。8.俗指电表、水表等指示的数量:这个月电表走了50个字,水表走了20个字。9.许配:待字。10.姓。
哎,你听说过“不立文字”这个成语吗?说白了,它讲的是有些东西啊,光靠写下来是说不明白的,得靠亲身体会才能懂。比如学骑自行车,你看再多教程,不亲自蹬两脚,永远不知道咋保持平衡。你说这道理是不是挺实在的?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“那为啥非得‘不立文字’啊?写清楚步骤不就行了吗?”哈哈,问得好!就拿炒菜来说吧,菜谱上写着“盐少许”,可这“少许”到底是几克?老厨师一抖勺就搞定,新手照着数字放盐却可能翻车。你看,火候手感这些东西,可不就是文字说不透的嘛!
不过话又说回来,现在人动不动就爱拍视频记录,是不是和“不立文字”对着干?其实吧,视频再高清也拍不出指尖揉面的力道,更拍不出品茶时舌尖的层次感。就像我上次学陶艺,师傅手把手教拉胚那劲儿,看一百遍教学视频也学不来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到,现在年轻人搞“知识付费”,恨不得把人生经验都打包卖钱。但你说谈恋爱技巧能写成操作手册吗?约会时的心跳加速、闹矛盾时的欲言又止,这些细腻感受哪是文字能框住的?要我说啊,有些课就该标注“本内容需配合实战食用”。
有朋友可能会嘀咕:“那干脆都别写书了呗?”哎这倒不是!文字该记还得记,关键是别迷信文字能解决所有问题。就像中医把脉,医书里写得再详细,没摸过千百个脉象还真拿不准。所以说啊,“不立文字”不是反对记录,而是提醒咱们:有些真功夫,得在生活这本大书里慢慢啃。
你看那些非遗传承人带徒弟,哪个不是先让徒弟打三年杂?要的就是把手艺活“腌”进骨子里。现在有些企业搞培训也学这招,带新人不是光发手册,而是搞师徒制。别说,效果还真比看PPT强——毕竟老话说得好,“听过不如见过,见过不如干过”。
说到底,“不立文字”就像个提醒:别被文字框住手脚,该动手时就别光动嘴。就像我写这篇文章,虽然码了这么多字,但最想说的其实是——关掉手机,去真实世界里撒个欢儿,保准比看十篇干货都有收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