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ù téng bù yǎng
成语解释:比喻说话做事只是做样子,不解决实际问题
成语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63回:“你们这班狗头!打得太岁爷不疼不痒,好不耐烦!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不解决实际问题
繁体字形:不疼不癢
英文翻译:No pain, no itch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疼:1.因病、伤、刺激等引起的痛的感觉:腰疼。2.关心;疼爱:像亲生女儿一样疼她。这孩子怪招人疼的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痒:1.皮肤或黏膜受到轻微刺激时引起的想挠的感觉。2.比喻想做某事的愿望强烈,难以抑制:技痒。见人打球,他心里直发痒。
哎哟喂,说到"不疼不痒"这个成语,大伙儿是不是立马想到那种无关紧要的事儿?就像蚊子叮在铁板上——既没见血也不觉得痒。比方说隔壁老王家装修,电钻声吵得人脑壳疼,但物业就说了句"我们会加强巡查",这种处理方式可不就是典型的不疼不痒嘛!
不过话又说回来,啥时候适合用这种处理方式呢?你看啊,公司茶水间的咖啡机总有人不清理,行政部贴了张"请自觉维护卫生"的公告。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,真要较真查监控反倒显得小题大做,这时候不疼不痒的提醒反而最合适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有朋友可能要问:"那这种处理方式到底算不算敷衍?"这就得看具体情况啦!像医生给轻微擦伤涂红药水,虽然看着简单但确实对症下药。不过要遇上骨折还只贴创可贴,那可就是真糊弄人了。所以啊,关键得看问题严重程度,就跟炒菜放盐似的——淡了没味,咸了齁人。
依我看呐,现在有些公共政策就挺有意思。比如推广垃圾分类时,有的小区整了个"积分换抽纸"的活动。你说这能有多大环保效果?但确实让大爷大妈们养成了分类习惯。这种不疼不痒的激励措施,倒像是温水煮青蛙,不知不觉就把事情办成了。
不过咱也得留个心眼,有些重要场合可不能用这招。就像去年咱们小区电梯老出故障,物业光贴"注意安全"的提示,结果真有人被困了半小时。这时候再搞不疼不痒那套,可就是拿人命开玩笑了。所以说啊,该温柔时温柔,该硬气时还得硬气,分寸拿捏好了才是真本事。
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,遇到事情别急着下结论。就像吃重庆小面,有人觉得微辣刚好,有人非得辣得冒汗才过瘾。处理问题的方法嘛,有时候还真得像老中医把脉——该轻抚就轻抚,该下猛药也别含糊。您说对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