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uǎng
  • há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ù shuǎng háo fā

成语解释:没有一点差错。

成语出处:《明史 王琼传》:“继者按稽之,不爽毫发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一点不差

繁体字形:不爽毫發

英文翻译:no whit of difference

不爽毫发的意思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爽:1.明朗;清亮:秋高气爽。神清目爽。2.轻松;舒服:凉爽。身体不爽。3.直率;痛快:豪爽。爽直。4.差错;违背:爽约。屡试不爽。

毫:1.细长而尖的毛:狼毫笔。羊毫笔。2.指毛笔:挥毫。3.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:头毫。二毫。4.一点儿(只用于否定式):毫不足怪。毫无头绪。5.(某些计量单位的)千分之一:毫米。毫升。毫克。6.计量单位名称。a)长度,10丝等于1毫,10毫等于1厘。b)质量或重量,10丝等于1毫,10毫等于1厘。7.货币单位,即角。
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,今天咱们聊聊这个成语——“不爽毫发”。先来个灵魂拷问: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?说白了,它就是形容事情做得特别细致,一丁点儿差错都没有。比如你妈让你擦桌子,你连边边角角的油渍都抹干净了,她可能就会夸你:“嚯,这擦得可真不爽毫发!”

那有人要问了:“这成语咋来的呢?”其实啊,它最早出自《左传》,原句是“不爽毫厘”,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版本。不过别纠结细节!重点在于,这个词儿特别适合夸人做事靠谱。比如公司里那个总能把PPT排版调得整整齐齐的同事,你就该给他竖个大拇指:“你这排版技术,简直不爽毫发!”
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用这成语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少了?我觉着吧,主要是现代人更爱说“完美主义”“强迫症”这些新词儿。但老话儿有老话儿的韵味啊!上礼拜看故宫钟表修复纪录片,老师傅们拿着镊子修齿轮的画面,配上“不爽毫发”这词儿,那叫一个贴切!

说到实际应用,咱们得注意啥?关键得看场合!要是朋友画了幅简笔画,你非说人家“不爽毫发”,那听着就像反话。但要是夸外科医生手术精准,或者程序员找bug一找一个准,这成语就特别带劲。说白了,得用在真正需要极致精准的场合。

最后给大家提个醒:成语虽好,可别乱用哦!就像做饭不能光放盐,说话也得讲究分寸。下次遇到那种把事做得特漂亮的朋友,不妨试试用“不爽毫发”夸夸看,说不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