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ào
  • ér
  • shā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ù jiào ér shā

成语解释:教:教育;杀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尧曰》:“不教而杀谓之虐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不教而殺

英文翻译:excute without teaching

不教而杀的意思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教:[jiào]1.教导;教育:管教。请教。受教。因材施教。2.宗教:佛教。伊斯兰教。信教。在教。3.姓。4.使;令;让:教他无计可施。教我十分为难。[jiāo]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:教唱歌。教小孩儿识字。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。
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
杀:1.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:杀生。杀敌。杀鸡取卵。杀一儆百。2.战斗,搏斗:杀出重围。3.消减:杀风景。4.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:肥皂水杀了眼睛。5.收束:杀价。杀尾。6.勒紧,扣紧:杀车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程度深:笑杀人。恨杀。

成语评论

嘿,大家有没有听过“不教而杀”这个成语?说白了,就是没提前教人怎么做,结果出了问题反而怪罪人家。比如你让新同事直接负责一个大项目,既不培训也不说明要求,最后搞砸了立马开除——这可不就是典型的“不教而杀”嘛!

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:“那这种情况到底算谁的责任?”要我说啊,双方都有锅。领导没给够支持,下属也没主动问清楚,但归根结底还是沟通没到位。老话说得好,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前期多花点时间教方法,总比事后拍桌子强对吧?
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,家长骂孩子考试不及格。但如果家长从没陪孩子复习过,也没教过解题思路,光骂有用吗?这时候家长要是能说:“哎呀,这题我当年也不会,咱们一起看看答案怎么写的?”效果绝对比吼叫强十倍!

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,现在很多公司搞末位淘汰制,算不算变相的“不教而杀”?员工业绩垫底就辞退,但有没有想过是不是培训体系有问题?我之前待过一家公司,专门给新人配了“通关秘籍”手册,三个月试用期里手把手教实操技巧,离职率直接降了30%。

最后给大家提个醒,不管是带团队还是教小孩,先记住这个口诀:示范在前,提醒在中,追责在后。就像做饭得先开火再炒菜,总不能生吃青菜怪菜不好吃吧?遇到问题别急着甩锅,不如先拍着大腿说句“这事儿咱得从头捋捋”,说不定就能打开新思路呢!

不教而杀的造句

  1. 造句 不教而杀谓之虐;不戒视成谓之暴;慢令致期谓之贼;犹之与人也,出纳之吝谓之有司。
  2. 造句 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,而不应该不教而杀。
  3. 造句 “养不教,父之过”,“不教而杀谓之虐”,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。
  4. 造句 正所谓“不教而杀谓之虐”,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便叫做虐,而“法治”的宣传,正是法的全民教化、也正是礼的精神体现。
  5. 造句 “不教而杀谓之虐,不戒视成谓之暴”。
  6. 造句 “四恶”之首叫作“不教而杀谓之虐”(不先施教育就惩罚,这叫残暴)。
  7. 造句 “不教而杀谓之虐”,传统中国的刑事政策注重的是教化,讲的是正风俗,饬人心,即使有死刑也是以杀止杀,以刑去刑,以达到无刑为目的。
  8. 造句 “不教而杀谓之虐,不戒视成谓之暴,慢令致期谓之贼”。
  9. 造句 文章认为,台大院长林芳郁“不会让社会大众失望”的承诺,虽让台大人的背脊重新挺直,但在台大重振百年声誉的同时,院方也面临“不教而杀”的质疑。
  10. 造句 爆他料的议员同事也替他不平,政府并未提供管道让参选人了解捐款企业经营状况,“现在要我们吐出捐款,有点不教而杀”。

"不教而杀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