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uì
  • lò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ù kuì wū lòu

成语解释:愧:惭愧;屋漏: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。原意是虽在宗庙里,但无愧畏之心。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,不起坏念头。

成语出处:《诗经 大雅 抑》:“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”毛传:“西北隅谓之屋漏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;形容为人正直

繁体字形:不愧屋漏

英文翻译:be strictly honest under all circumstances

不愧屋漏的意思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愧:惭愧:羞愧。问心无愧。愧不敢当(感到惭愧,承当不起)。

屋:1.房子:房屋。屋顶。茅草屋。2.屋子:里屋。外屋。一间屋住四个人。3.(Wū)姓。

漏:1.东西从孔或缝中滴下、透出或掉出:壶里的水漏光了。2.物体有孔或缝,东西能滴下、透出或掉出:漏勺。锅漏了。那间房子漏雨。3.漏壶的简称,借指时刻:漏尽更深。4.泄露:走漏风声。说漏了嘴。5.遗漏:挂一漏万。这一行漏了两个字。点名的时候,把他的名字给漏了。

成语评论

哎,你说“不愧屋漏”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?说白了,它讲的是人在暗处也不干亏心事,哪怕屋里漏光被看见,照样坦坦荡荡。比如:“老李虽然独居乡下,但每天记账分毫不差,邻居都说他是不愧屋漏的老实人。”你看,这就是哪怕没人盯着,照样守规矩!

那这成语现在用得多吗?嘿,别说,还真不少见!比如职场里有人偷偷吐槽:“小王加班从不摸鱼,老板在不在都一样拼,不愧屋漏这词简直为他量身定做。”这种表里如一的打工人,谁不喜欢?

不过要我说啊,现代人能做到不愧屋漏可不容易。现在满大街摄像头,但真正的考验是没镜头的时候。比如有个学生跟我说:“考试时老师背过身,同桌疯狂使眼色让我抄答案,但我愣是没理——这不就是现实版的不愧屋漏嘛!”你品,你细品,这种自觉性比金子还珍贵。

其实这成语背后藏着个大智慧:慎独。就像我爷爷总念叨的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,现在虽然不兴说这个,但道理相通。前两天看到个新闻,说有个早餐摊主收摊时发现顾客落下的钱包,大冷天在路边等了两小时归还。评论区清一色刷“不愧屋漏代言人”,你看,这种品质永远不过时。

说到底,不愧屋漏不只是古人留下的漂亮话。它像面镜子,照出人在无人处如何自处。下次遇到“反正没人知道”的诱惑时,不妨想想这成语——毕竟骗得了别人容易,骗自己可就难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