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ù xué wú shí
成语解释:指没有学问,缺乏见识。
成语出处:宋 叶适《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》:“大理少卿朱斐对上,指大理寺为诏狱。公论‘斐不自知职业何事,不学无识’,竟罢斐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无学术、没本事
繁体字形:不壆無識
英文翻译:have neither learning nor skill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学:1.学习:学技术。勤工俭学。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。2.模仿:他学杜鹃叫,学得很像。3.学问:治学。才疏学浅。博学多能。4.指学科:数学。物理学。政治经济学。5.学校:小学。大学。上学。6.姓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识:[shí]1.认得:识字。相识。2.知识:常识。学识。3.见解;辨别力:很有见识。远见卓识。[zhì]1.记住:博闻强识。2.标志;记号:款识。
哎哟,提到“不学无识”这个成语,你懂的,它字面意思就是“不学习、没知识”,但实际用起来可不止这么简单!举个栗子,有人天天刷短视频却从没认真读过一本书,别人聊起历史或科学时他只能干瞪眼——这时候就能说:“老兄啊,再这么不学无识下去,怕是要被时代甩出三条街咯!”
等等,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不学无识和‘没文化’有啥区别?”(自问自答来咯!)说白了,“没文化”可能指先天条件受限,而“不学无识”更强调主观上不愿意学。比如有人明明有机会读书却沉迷打游戏,这就叫典型的不学无识,怪不了别人。
话说回来,这成语还能用在啥场景?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公司开会时,新人小王对业务数据一问三不知,领导皱眉说:“年轻人得主动学习啊,别总摆出一副不学无识的样子。”你看,这里既批评了态度问题,又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期待。
个人觉得啊,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“不学无识”反而更容易被戳穿。以前还能装装样子,现在随手一查就能验证真假。比如上次聚餐,有人吹牛说“金字塔是外星人造的”,结果当场被朋友用手机打脸——这不就是现世报嘛!
不过话说回来,谁还没点知识盲区呢?(灵魂发问!)关键得看有没有持续学习的心态。就像我老家邻居张大爷,七十岁了还学用智能手机查菜谱,这种态度就和“不学无识”彻底划清界限了。反过来说,要是年轻人天天喊着“躺平”,对新鲜事物爱搭不理,那可真要应了那句老话:“刀不磨要生锈,人不学要落后。”
最后提个醒儿:别以为“不学无识”只是个人问题。想象一下,如果团队里混进个不懂装懂的家伙,开会时瞎指挥、乱承诺,搞不好整个项目都得黄。所以说啊,保持学习就像给大脑充电,电量足了,干啥事都能更带劲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