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ù kě nài hé
成语解释:奈何:对付,处置。指没有办法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不可奈何,愿陛下自宽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无能为力
繁体字形:不可奈何
英文翻译:feel helpless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奈:1.奈何:无奈。怎奈。2.怎奈;无奈。3.姓。
何:[hé]1.疑问代词(a.什么,如“何人?”b.为什么,如“何必如此?”c.哪样,怎样,如“何不?”“何如?”d.哪里,如“何往?”e.发表反问,如“何乐而不为?”)。2.副词,多么:何其壮哉!3.姓。[hè]古同“荷”,担。[hē]古同“呵”,谴责。
哎呦,说到“不可奈何”这成语,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文绉绉的,但其实它特别接地气!比如你辛辛苦苦种了一阳台的花,结果突然来了一场冰雹,花全被砸烂了——这时候你只能两手一摊:“哎呀,天公不作美,真是不可奈何啊!”说白了,这词儿就是用来形容那种“再怎么使劲也没辙”的情况。
那有人可能问了:“这成语只能用在‘倒霉事’上吗?”嘿,还真不一定!比如你朋友非要拉着你通宵打游戏,你明明困得眼皮打架,但拗不过他的热情,最后只能苦笑:“行吧行吧,陪你玩到天亮,真是不可奈何!”你看,这种带点吐槽又带点妥协的场景,用这个词是不是特传神?
不过话说回来,生活中遇到“不可奈何”的事,难道就只能干瞪眼吗?我倒是觉得啊,这时候反而能看出一个人的智慧。就像上周我赶着去面试,结果地铁突然故障停运,当时急得直跺脚。但转念一想——反正赶不上了,干脆掏出手机查路线,改骑共享单车,最后踩着点到了公司。你瞧,虽然地铁故障是“不可奈何”,但随机应变就能化被动为主动!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用这词是不是有点少?前两天听见个中学生抱怨:“这道数学题太难了,我完全不可奈何!”结果全班哄堂大笑。其实严格来说,题目难应该用“束手无策”更合适。但换个角度看,语言本来就在不断变化嘛,只要意思传达到了,偶尔混着用也挺有意思的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,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遇到“不可奈何”的情况太正常了。但就像老话说的,山不转水转,咱不能改变天气,至少能调整心情嘛。下次遇到糟心事,不妨笑着摇摇头说句“不可奈何”,然后该吃吃该喝喝——保不准转个弯儿,新机会就来了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