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ān wǎ liǎng shě
成语解释:瓦、舍:宋、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。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,每日三瓦两舍,风花雪月,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指娱乐场所
繁体字形:三瓦兩捨
英文翻译:disreputable quarters of the city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瓦:[wǎ]1.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,一般用泥土烧成,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,形状有拱形的、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。2.用泥土烧成的:瓦盆。瓦器。3.姓。4.瓦特的简称。1秒钟做1焦的功,功率就是1瓦。[wà]盖(瓦):这排房子的房顶都苫好了,就等着瓦瓦(wǎ)了。
两:1.“两”和“二”用法不全同。读数目字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。小数和分数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零点二(0.2),三分之二”。序数也只用“二”,如“第二、二哥”。在一般量词前,用“两”不用“二”。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用“二”为多(“二两”不能说“两两”)。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“两”,如“两吨、两公里”。在多位数中,百、十、个位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二百二十二”。“千、万、亿”的前面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但如“三万二千”、“两亿二千万”,“千”在“万、亿”后,以用“二”为常。2.双方:两便。两可。两全其美。两相情愿。3.表示不定的数目,和“几”差不多:过两天再说。他真有两下子。我跟你说两句话。4.姓。5.质量或重量单位,10钱等于1两,旧制16两等于1斤,1两合31.25克;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,1两合50克。
舍:[shè]1.房屋:宿舍。校舍。2.舍间:敝舍。寒舍。3.养家畜的圈:猪舍。牛舍。4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:舍侄。舍弟。5.姓。6.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:退避三舍。[shě]1.舍弃:四舍五入。舍近求远。2.施舍:舍粥。舍药。
“三瓦两舍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咱们先看个例子。老张退休后搬去乡下,住的是三瓦两舍的老房子,院里种着青菜,屋檐下挂着辣椒,他说这才叫“活得踏实”。这里的三瓦两舍,说的不就是简陋却够用的住处吗?
有人可能会问:“瓦和舍具体指什么?”其实啊,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建筑,“三瓦”指的是屋顶铺的少量瓦片,“两舍”就是两三间屋子。古人用这词儿形容简单的生活条件,背后藏着“知足常乐”的智慧——房子虽小,够住就行;东西不多,够用就好。
再举个现代例子。小李在市中心租了个开间,厨房厕所全挤在20平米里,朋友笑他住得憋屈,他却说:“三瓦两舍怎么了?离公司步行十分钟,省下的通勤时间够我学编程了。”你看,这成语在现代语境里,是不是还能用来表达“主动选择简单生活来实现更大目标”的意思?
不过要注意,这个成语可别随便用错场合。比如夸人家新婚别墅“真是三瓦两舍”,估计要闹笑话了。它更适合用在自嘲或表达主动选择的简朴状态,而不是评价他人的生活条件。
个人觉得,在物质过剩的今天,“三瓦两舍”反而显出独特价值。就像手机功能再多,我们常用的也就那几个;房子再大,常待的不过几个角落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:生活的质量,从来不是用平方米或物品数量来衡量的。
有人又会疑惑:“现在都住楼房了,这成语还有意义吗?”其实换个角度看,现代人追求的“断舍离”“极简风”,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“三瓦两舍”吗?只不过把瓦片换成了混凝土,把茅舍换成了公寓,核心还是那句话:少即是多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这个成语在《水浒传》里出现过,形容的是市井百姓的居所。可见从古至今,人们对“恰到好处的生活空间”的追求,原来早有共鸣。下次看到朋友精心布置的小户型,不妨夸一句:“你这三瓦两舍的,倒比豪宅更有味道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