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ān qīn sì juàn
成语解释:见“三亲六眷”。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1卷:“次日真个到三亲四眷家去了一巡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泛指众亲戚
繁体字形:三親四睠
英文翻译:all the kinsmen and kinswomen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亲:[qīn]1.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:亲属。亲人。亲缘。双亲(父母)。亲眷。2.婚姻:亲事。3.因婚姻联成的关系:亲戚。亲故。亲邻。亲朋。4.称呼同一地方的人:乡亲。5.本身,自己的:亲睹。亲聆。亲笔。6.感情好,关系密切:亲密。相亲。亲睦。亲疏。7.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:亲吻。[qìng]〔亲家〕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(“家”读轻声)。
四:1.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姓。3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眷:1.亲属:眷属。家眷。亲眷。女眷。2.关心;怀念:眷顾。眷注。眷恋。
“三亲四眷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真实的例子:老张家的儿子结婚时,村里三亲四眷全来帮忙,连多年不走动的远房表叔都带着贺礼登门。这种场景下,成语既点明了亲戚范围,又暗含了人情往来的温度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和“亲朋好友”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三亲四眷”特指血缘或婚姻联结的亲属网络,而后者包含朋友关系。比如王阿姨生病住院,守在床前的除了儿女这些至亲,还有从外地赶来的四眷——她的两个外甥女和侄女婿,这恰好体现了成语的精准性。
在当代社会,这个老词儿还能派上用场吗?看这个案例就明白:95后小陈开奶茶店,三亲四眷主动在朋友圈刷屏宣传,二姨夫甚至发动单位同事团购。这种家族式互助模式,在创业初期往往比商业推广更见效。
值得注意的现象是,随着城镇化进程,传统亲属关系正在重构。我观察过几个城市新社区,发现邻居间“拟亲属化”的互称现象——比如管楼长叫“李叔”,称保洁阿姨为“赵姐”,这或许可以看作“三亲四眷”概念在新时代的延伸。
当年轻人抱怨亲戚催婚催生时,不妨换个角度看:三亲四眷的关心虽显笨拙,本质是维护家族联结的本能。就像春节返乡时,七大姑八大姨围着你问长问短,这场景本身不就是活生生的成语注解吗?
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,或许在于提醒我们:在快节奏生活中,主动维系那些看似麻烦的亲属关系。上周参加家族清明祭祖,看着二十多个堂表亲聚在老宅院子里,突然明白“三亲四眷”承载的不仅是称谓,更是一张随时可能派上用场的安全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