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ěng
  • zài
  • hó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ǔ gěng zài hóu

成语解释:鲠:鱼骨。鱼骨等小骨头卡在喉咙里。比喻心里有话;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。

成语出处:清 袁枚《与金匮令书》:“仆明知成事不说,既往不咎,而无如闻不慊心事,如骨鲠在喉,必吐之而后快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宾语;与若、如连用

繁体字形:骨鯁在喉

英文翻译:having a fishbone in one 's throat

骨鲠在喉的意思
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
鲠:1.鱼骨头:如鲠在喉。2.(鱼骨头等)卡在喉咙里。3.正直。

在:1.存在;生存:精神永在。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父母都在。2.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: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。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。3.留在:在职。在位。4.参加(某团体);属于(某团体):在党。在组织。5.在于;决定于:事在人为。学习好,主要在自己努力。6.“在”和“所”连用,表示强调,下面多连“不”:在所不辞。在所不惜。在所不计。在所难免。7.表示时间、处所、范围、条件等:事情发生在去年。在礼堂开会。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。在他的帮助下,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8.正在:风在刮,雨在下。姐姐在做功课。

喉:介于咽和气管之间的部分,由甲状软骨、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等构成。喉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,喉内有声带,又是发音器官。

成语评论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?心里憋着一句话,像鱼刺卡在喉咙里,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。比如同事在会议上提出明显错误的方案,你明明知道问题所在,却担心反驳会让对方难堪,只能低头转笔掩饰沉默——这就是典型的"骨鲠在喉"时刻。

为什么我们宁愿忍受这种心理不适也不愿开口?根源在于对冲突的天然恐惧。就像小张明明发现项目经理的计算公式有误,但想到对方是刚升职的前辈,话到嘴边又生生咽回去。这种犹豫往往让简单问题复杂化,就像放任鱼刺越扎越深。

换个角度看,"骨鲠"其实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。当我们在职场中反复修改方案却不敢提建议,在家庭聚会里听着长辈的陈旧观念却保持微笑,这些时刻都在提醒:健康的表达如同呼吸,长期屏息终会缺氧。记得那次部门改革方案讨论吗?实习生小王鼓起勇气指出流程漏洞,反而促成了更完善的制度,这根"刺"最终变成了润滑剂。

观察发现,现代人"骨鲠在喉"的症状正在年轻化。社交媒体时代,面对面交流被表情包取代,真实想法在点赞和"哈哈哈"中消解。上周地铁里遇见两个中学生,明明想约对方周末打球,对话却变成:"那个...你懂我意思吧?""大概...或许?"看得人恨不能帮他们翻译真心话。

与其让"鱼刺"在记忆里化脓,不如学会温柔的拆除术。试试"三明治沟通法":先肯定对方某个优点,再表达不同观点,最后重申共同目标。就像厨师处理真正的鱼刺,既要去除隐患,又要保持鱼肉完整。毕竟,真诚的表达从来不是伤害,而是让关系更通透的桥梁。

下次感觉"如鲠在喉"时,不妨想象自己正在参加击鼓传花游戏——那些憋着不说的话,就像烫手的鼓点,越拖延越焦虑。勇敢说出真实想法,你会发现多数时候,听众早已备好接纳的容器。毕竟,真诚才是化解所有尴尬的万能溶解剂。

骨鲠在喉的造句

  1. 造句 许多话,像骨鲠在喉,不吐不快,不吐不甘!
  2. 造句 看见别人工作不认真,就如骨鲠在喉,非要批评劝诫一番,才觉得心里好受一些。
  3. 造句 …当时在讲道坛上,我是骨鲠在喉,不吐不快。
  4. 造句 秋水凉磨着牙说,如骨鲠在喉,说别的我依了你,这事不行!我出师叫他打了一闷宫,现在茶楼酒肆到处传他的佳话,他是白雪公主,我倒成了那个著名的老巫婆。
  5. 造句 唐兄,在下有句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,若是说出来只怕惹得唐兄不快。
  6. 造句 巫自强如此淡定地面对自己的恶作剧让王妮有种骨鲠在喉的感觉,于是撒娇道:“你就不能给点儿反应?譬如说一句我真服了你了也行啊。
  7. 造句 骨鲠在喉,不吐不快,他夜色中含着泪规劝秀敏:他妈,有啥话就直接往出说。
  8. 造句 每一个字,都如骨鲠在喉,却又被艰难的吐出。
  9. 造句 一刹那,如骨鲠在喉,冬水连连笑叹数声,过了半晌,竟问了句全然不相干的话:“林外的阵,你如何破的?”。
  10. 造句 吴大人,有句话我如骨鲠在喉,不吐不快,不知当说不当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