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ān
  • jiā
  • shù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ān jiā yù shù

成语解释:蒹葭:价值低微的水草,比喻微贱。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
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,时人谓‘蒹葭倚玉树’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谦辞

繁体字形:蒹葭玉樹

英文翻译:Jianjia Yushu

蒹葭玉树的意思

蒹: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。

葭:1.初生的芦苇。2.姓。

玉:1.矿物,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。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。硬度大。如白玉、墨玉、青玉、碧玉、和田玉、岫岩玉等,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。2.比喻洁白美丽:亭亭玉立。3.敬辞。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:玉体。玉成。

树:1.木本植物的通称:柳树。一棵树。2.种植;栽培: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3.树立;建立:建树。独树一帜。树雄心,立壮志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蒹葭玉树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蒹葭是水边的芦苇,玉树则是珍贵的玉石雕刻的树,两者一个平凡一个高贵,放在一起比喻差距悬殊的事物。比如你可以说:“他从小家境贫寒,弟弟却成了上市公司老板,兄弟俩简直是蒹葭玉树。”
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只能用来形容人吗?其实不然。最近看到个有趣的例子:老城区斑驳的砖瓦房旁边突然盖起了玻璃幕墙的写字楼,路人感叹这真是“蒹葭玉树般的城市变迁”。你看,新旧建筑的对比同样适用。

为什么古人要用芦苇和玉树作对比?我猜这跟中国人的观察习惯有关。芦苇随处可见却生命力顽强,玉树稀有但易碎,这种自然与人工、平凡与珍贵的反差,恰好能引发思考。就像现在有些网红餐厅,外表装修得像艺术馆,卖的却是五块钱的豆浆油条,这种混搭不也是现代版的“蒹葭玉树”吗?

使用这个成语要注意什么?个人觉得关键在“反差感”的拿捏。去年参加同学会,见当年考试总垫底的同学开着保时捷来接人,而曾经的学霸还在挤地铁,这种现实版蒹葭玉树的故事,既让人唏嘘,也提醒我们别用单一标准衡量成功。

有个有意思的现象:现在年轻人反而喜欢用这个成语自嘲。比如在社交媒体上晒自己九块九包邮的T恤配限量版球鞋,配文“今日穿搭:蒹葭玉树风”。这种幽默化的使用,让古老成语焕发了新生命,也说明语言总是在不断进化。

最后想说的是,蒹葭和玉树本无高低之分,只是属性不同。就像小区里晨练的大妈和跑步的年轻人,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和写字楼的商务谈判,差异本身就在创造世界的丰富性。下次看到强烈对比的事物,不妨想想: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互补共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