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ān jiā yǐ yù shù
成语解释: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。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。
成语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魏蝗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元并坐,时人谓蒹葭倚玉树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自谦
繁体字形:蒹葭倚玉樹
英文翻译:Jianjia relies on Yushu
蒹: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。
葭:1.初生的芦苇。2.姓。
倚:1.靠着:倚马千言。倚着门框朝外看。2.仗恃:倚势欺人。倚老卖老。3.偏;歪:不偏不倚。4.姓。
玉:1.矿物,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。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。硬度大。如白玉、墨玉、青玉、碧玉、和田玉、岫岩玉等,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。2.比喻洁白美丽:亭亭玉立。3.敬辞。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:玉体。玉成。
树:1.木本植物的通称:柳树。一棵树。2.种植;栽培: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3.树立;建立:建树。独树一帜。树雄心,立壮志。4.姓。
“蒹葭倚玉树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芦苇靠着玉树”,常用来形容平凡的人与优秀的人站在一起时,因对比而显得更加普通,也暗含了自谦或衬托他人的意味。比如一位刚入职的年轻人跟着经验丰富的导师学习,可能会自嘲:“我这蒹葭倚玉树,能跟着您工作真是幸运!”
有人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来贬低自己吗?不完全是这样。它更多是表达一种谦虚的态度,或是突出他人优势的比喻。比如公司年会上,新人夸奖团队伙伴时可以说:“和你们这些‘玉树’共事,我这根‘蒹葭’都长高了三公分!”既活跃气氛,又巧妙传递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。
在校园里也能找到生动的例子。想象班级组织科技比赛,动手能力弱的同学主动加入学霸小组,事后他笑着说:“我这蒹葭算是找到靠山了,多亏玉树们带我飞!”这样的表达既承认差距,又体现了积极的学习态度。
有人问:和“攀龙附凤”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“主动性”和“目的性”。“蒹葭倚玉树”更多是自然形成的依存关系,比如新人被动跟随前辈;而“攀龙附凤”带有刻意结交权贵的功利色彩。就像荷花池里自然依偎的荷叶与荷花,和人为嫁接的名贵花木,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。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可以重新诠释。职场中,与其纠结“蒹葭”与“玉树”的差距,不如看作能力互补的共生关系——芦苇的柔韧能为玉树防风,玉树的挺拔能为芦苇遮阳。就像设计新人用创意给技术大牛提供灵感,技术大牛用经验帮新人实现想法,这种互相成就的“倚靠”更有生命力。
最后要提醒的是,使用这个成语要注意语境。若用在他人身上说“你是蒹葭我是玉树”,容易显得傲慢;但用来自嘲或表达感激时,就能成为拉近距离的润滑剂。语言就像镜子,照出的是使用者的智慧和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