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ān jiā zhī sī
成语解释:蒹葭:初生的芦苇;思:思念,怀念。指恋人的思念之情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 秦风 蒹葭》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,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蒹葭之思
英文翻译:Thoughts of Jianjia
蒹: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。
葭:1.初生的芦苇。2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思:[sī]1.想,考虑,动脑筋:思想(a.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;b.想法,念头;c.思量)。思忖。思索。思维。沉思。寻思。见异思迁。2.想念,挂念:思念。思恋。相思。3.想法:思绪。思致(新颖独到的构思、意趣)。构思。4.姓。[sāi]〔于思〕多胡须的样子,如“自捋颔下,则于思者如故矣”。
“蒹葭之思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是某种古老的植物,但它实际描述的是一种绵长的思念。比如有人问:“为什么每次看到江水,我就会想起老家的芦苇荡?”答案或许藏在《诗经》里——古人用“蒹葭苍苍”比喻对故人或理想的追寻,而现代人即便身处城市,也会因为一片相似的风景,突然被回忆击中。
举个例子:小方在国外读书时,总爱盯着公寓楼下的枯树发呆。朋友问他:“一棵树有什么好看的?”他笑了笑说:“这树枝像极了老家河边的芦苇,每次看它,就像在听我妈唠叨‘天冷加秋裤’。”你看,蒹葭之思未必需要真实的芦苇,它更像一个情感触发器,把远方的牵挂变得具体可触。
有人困惑:“这种思念和普通想念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它自带朦胧美。就像雾中看花,你怀念的可能不仅是某个人,更是某个场景里的自己——比如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加班到深夜,抬头望见写字楼玻璃映出的月光,突然想起大学时和室友躺在操场看星星的日子。这种带着怅惘的温柔,正是蒹葭之思的独特味道。
有趣的是,这种情感在当代有了新载体。当00后女孩把家乡的芦苇照片设成手机壁纸,当程序员在代码注释里写“//蒹葭又绿,归期几何”,古老的意象穿越三千年,依然在钢筋水泥里生生不息。或许人类对“触景生情”的需求,从未因时代更迭改变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地铁里捧着保温杯的中年人,闻到前排乘客的桂花香水突然红了眼眶;外卖小哥在等红灯时,对着路边蒲公英吹了一口气。这些瞬间让我相信,蒹葭之思从未消失,它只是换了千百种模样,继续在人间流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