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ǎo lǎo shào shào
成语解释:指老人与小孩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40卷:“不想那孽龙知道,杀了他的党族,一呼百集,老老少少,大大小小,都打做一团儿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老老少少
英文翻译:Young and old
老:1.年岁大(跟“少、幼”相对):老人。老大爷。他六十多岁了,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。2.老年人(多用作尊称):徐老。敬老院。扶老携幼。3.婉辞,指人死(多指老人,必带“了”):隔壁前天老了人了。4.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;老练:老手。老于世故。5.很久以前就存在的(跟“新”相对,下6.同):老厂。老朋友。老根据地。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。7.陈旧:老脑筋。老机器。这所房子太老了。8.原来的:老脾气。老地方。9.(蔬菜)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(跟“嫩”相对,下10.同):油菜太老了。11.(食物)火候大:鸡蛋煮老了。青菜不要炒得太老。12.姓。
老:1.年岁大(跟“少、幼”相对):老人。老大爷。他六十多岁了,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。2.老年人(多用作尊称):徐老。敬老院。扶老携幼。3.婉辞,指人死(多指老人,必带“了”):隔壁前天老了人了。4.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;老练:老手。老于世故。5.很久以前就存在的(跟“新”相对,下6.同):老厂。老朋友。老根据地。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。7.陈旧:老脑筋。老机器。这所房子太老了。8.原来的:老脾气。老地方。9.(蔬菜)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(跟“嫩”相对,下10.同):油菜太老了。11.(食物)火候大:鸡蛋煮老了。青菜不要炒得太老。12.姓。
少:[shǎo]1.数量小(跟“多”相对):少量。少见多怪。2.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;缺少(跟“多”相对):账算错了,少一块钱。全体同学都来了,一个没少。3.丢;遗失:屋里少了东西。4.亏欠:少人家的钱都还清了。5.暂时;稍微:少候。少待。[shào]1.年纪轻(跟“老”相对):少年。少女。老少。青春年少。2.少爷:恶少。阔少。3.姓。
少:[shǎo]1.数量小(跟“多”相对):少量。少见多怪。2.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;缺少(跟“多”相对):账算错了,少一块钱。全体同学都来了,一个没少。3.丢;遗失:屋里少了东西。4.亏欠:少人家的钱都还清了。5.暂时;稍微:少候。少待。[shào]1.年纪轻(跟“老”相对):少年。少女。老少。青春年少。2.少爷:恶少。阔少。3.姓。
“老老少少”这个成语总让我想到热闹的家族聚会。比如周末去公园,常能看到一家子人老老少少围坐野餐,爷爷教孙子放风筝,妈妈给奶奶递保温杯,这样的画面特别有生活气息。
为什么人们总爱用“老老少少”形容群体?其实它传递的是一种包容感——就像社区组织的老老少少同台演出,七十岁的京剧票友带着小学生唱念做打,不同年龄段的智慧与活力互相碰撞,反而成就了独特的和谐。
工作中也能见到这种跨代际的协作。我们办公室最近做创新项目,老员工的经验配上年轻人的技术敏感度,就像传统工艺遇到3D打印,反而突破了原有思维框架。有个很有趣的现象:团队里最年长的张工,现在反而成了新媒体账号的“编外策划”。
现代社会代际差异变大,“老老少少”还有现实意义吗?个人觉得这正是关键所在。上周去图书馆,看到老教授手把手教中学生查文献,而隔壁桌的中学生则在帮老人调试电子阅读器。这种双向的知识流动,比单方面的“传授”更有生命力。
节假日车站的候车厅最能体现这个词的深意。拖着拉杆箱的大学生,抱着婴儿的年轻夫妇,拄着拐杖的银发老人,不同世代的人生轨迹在此短暂交汇。那些帮老人搬行李的志愿者,很多都是刚参加完高考的“00后”,这种自然流露的善意不分年龄。
有个细节很有意思:社区菜市场的改造方案,最终是老摊主和设计师团队共同敲定的。七十岁的王婶提出“菜筐要带滑轮”,刚毕业的设计师补充了可拆卸隔板设计,这种融合传统经验和现代创意的方案,反而比专业公司的提案更接地气。
代际之间的理解需要主动搭建桥梁。就像我家每周的“科技扫盲日”,孩子教长辈用移动支付,外公反过来教孩子种多肉植物。这种知识互换打破了年龄的界限,让人看见不同生命阶段特有的价值。或许所谓“代沟”,不过是等待被填补的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