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í niú rù hǎi
成语解释: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。比喻一去不返;杳无音信。
成语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》:“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,直至如今无消息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表示没有希望
繁体字形:泥牛入海
英文翻译:like a clay ox entering the sea
泥:[ní]1.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。2.像泥的东西:印泥。枣泥。[nì]1.用灰、泥等涂塞:泥墙。泥炉膛。2.死板;不灵活:拘泥。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入:1.进去。与“出”相对:入场。入冬。2.参加:入伍。入团。3.合乎;合于:入情入理。4.收入:岁入。5.入声。
海:1.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,有的大湖也叫海,如青海、里海。2.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:人海。火海。3.大的(器皿或容量等):海碗。海量。4.古代指从外国来的:海棠。海枣。5.极多(后面一般跟“了、啦”等):街上的人可海啦!6.漫无目标地:海骂。她丢了支笔,海找。7.毫无节制地:海吃海喝。8.姓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满怀期待地发出消息,却像石头扔进大海,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?这种"石沉大海"的感觉,用成语"泥牛入海"形容再合适不过。比如小张给客户发了十封方案邮件,等了一周都没回音,这不正是泥牛入海的真实写照吗?
有人可能会问:"泥牛入海和石沉大海有什么区别呢?"其实这两个成语都形容消失无踪,但泥牛入海更强调事物本身的脆弱性——泥做的牛遇到水自然会融化,暗示消失是必然结果。就像小王花三个月准备的创业计划书,交给投资人后完全没了下文,这不仅是等待的煎熬,更透露出希望本身的脆弱。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试想你在网购平台反复催促的售后请求,客服每次都回复"正在处理",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。这种看似有回应实则无进展的情况,不正是现代版的泥牛入海吗?不同的是,我们现在的"泥牛"可能变成了数据包,在互联网的海洋中无声溶解。
有人担心:"如果事事都可能泥牛入海,我们还要不要主动尝试?"我的观察是,现代社会的沟通就像往信息海洋里抛漂流瓶,虽然很多会沉没,但总有几个能漂到对岸。去年我参与的公益项目,前五次提案都石沉大海,第六次却意外获得支持,这说明保持适度的坚持很有必要。
面对泥牛入海的困境,与其焦虑等待,不如主动调整策略。就像在社交媒体时代,创作者发现视频播放量低迷时,会尝试改变内容形式或发布时间。这种灵活应对的态度,或许能让我们的"泥牛"获得特殊涂层,在信息洪流中多漂游一段路程。
当付出暂时看不到回报时,不妨把泥牛入海看作自然筛选的过程。那些真正重要的信息,终会找到自己的接收者。就像春天播种的农民,不会因为几颗种子被雨水冲走就放弃耕作,我们也要学会在不确定中保持行动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