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àn liú mǎn miàn
成语解释: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
成语出处:鲁迅《彷徨 伤逝》:“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,短发都粘在脑额上;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指非常劳累
繁体字形:汗流滿靣
英文翻译:be streaming with sweat
汗:[hàn]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,是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。[hán]可汗(kèhán)的简称。
流:1.液体移动:流水。流汗。流血。流泪。流程。流泻。流质。流水不腐。汗流浃背。随波逐流(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,喻没有主见,随着潮流走)。2.像水那样流动不定:流转(zhuǎn)。流通。流寇。流浪。流离。流散。流失。流沙。流露。流萤。3.传播:流言。流传。流芳。流弊。流毒。流行(xíng)。4.指江河的流水:河流。江流。溪流。激流。奔流。5.像水流的东西:气流。暖流。电流。6.向坏的方面转变:流于形式。7.旧时的刑罚,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:流放。流配。8.品类,等级:流辈。流派。9.指不正派:二流子。
满:1.全部充实;达到容量的极点:会场里人都满了。装得太满了。2.使满:满上这一杯吧!3.达到一定期限:假期已满。不满一年。4.全;整个:满身油泥。满屋子的烟。5.完全:满不在乎。满有资格。6.满足:满意。心满意足。7.骄傲:自满。满招损,谦受益。8.姓。9.满族:满人。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“汗流满面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汗水流得满脸都是,通常用来形容极度劳累或紧张的状态。比如一位建筑工人在烈日下搬运建材,后背湿透、额头滴汗,这时候说“他干得汗流满面”,画面感立刻浮现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不用‘大汗淋漓’而用‘汗流满面’?”其实这两个成语的区别在于细节刻画。“汗流满面”更强调面部状态,适合描述需要集中精力或情绪波动的情境。比如考试时遇到难题的学生紧握笔杆,额角渗出汗珠,这时候用“汗流满面”就能传达出他既在体力上消耗,又在精神上紧绷的双重状态。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新手妈妈第一次给孩子洗澡,既要小心水温,又要防止宝宝滑倒,忙乱中鼻尖挂满汗珠。这种场景用“汗流满面”来形容,比单纯说“她很累”更有感染力,因为它把体力劳动和情感投入同时包裹在这个画面里。
有人可能疑惑:“现在有空调有外卖,这个成语会不会过时?”我倒觉得它反而有了新内涵。比如程序员通宵调试代码时,虽然身体没在运动,但高度专注导致手心出汗、面部泛红的状态,同样可以用“汗流满面”来形容思维的剧烈消耗。现代社会的“汗水”早已不局限于体力劳动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自带积极属性。当我们说某人“汗流满面地工作”时,通常隐含着对这份努力的认可。就像看到农民在田间弯腰插秧,汗珠顺着草帽边缘滚落,这种画面传递的不是狼狈,而是脚踏实地的生活力量。
下次遇到值得敬佩的付出场景时,不妨观察是否有“汗流满面”的细节。它像一扇小窗,让我们透过生理反应看到背后的故事——无论是体力劳动者的坚持,还是脑力工作者的执着,都在这个成语里找到了共通的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