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uǐ tiān yī sè
成语解释:水光与天色相浑。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。
成语出处:唐 王勃《滕王阁诗序》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定语;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
繁体字形:水天一色
英文翻译:the waters and skies merge in one colour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色:[sè]1.颜色:红色。绿色。2.脸上的表情:喜形于色。色厉内荏。3.情景;景象:景色。荷塘月色。4.种类:各色货品。花色齐全。5.质量:成色。足色。6.情欲。7.妇女的美好容貌:姿色。色艺双绝。[shǎi]同“色(sè)”。用于一些口语词,如“落(lào)色”“捎(shào)色”等。
提到“水天一色”,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?比如站在湖边远眺,水和天空在远处连成一片,分不清界限。这种景象常见于开阔的水域,比如“夕阳西下时,湖面泛着金光,水天一色,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染成了橘红色”。这样的画面为什么让人感到平静?或许因为它模糊了边界,让人的思绪也跟着变得开阔。
有人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写自然风景吗?”当然不是。想象一下,站在高楼顶层透过玻璃幕墙向外望,城市的河流与雾蒙蒙的天空相接,形成一种现代感的“水天一色”。这种场景既保留了成语的意境,又赋予它新的生命力。比如“暴雨前的城市,乌云低垂,江面倒映着铅灰色的天空,水天一色中透着一股压抑的美感”。谁说钢筋水泥中不能有诗意?
在创作时如何避免生硬套用?关键在于捕捉动态细节。比如“渔船驶过芦苇荡,惊起的水鸟掠过水面,翅膀尖沾着的湖水与低空云层融成水天一色”。这里的飞鸟、涟漪、云层共同构建了立体画面,比单纯描述颜色更有感染力。这种写法让成语不再是贴图式的背景板,而是流动的叙事元素。
有人疑惑:“这个成语是不是太抽象了?”其实换个视角就能具象化。比如从孩子眼里看世界:“小侄子举着风筝在沙滩奔跑,海天相接处,他的蓝色外套和风筝线仿佛要融进水天一色里”。当具体的人与景产生互动,抽象意境就落地成了有温度的生活片段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它既是视觉的,又是心理的。就像前阵子我在青海湖骑行时,突然下起太阳雨,东边彩虹横跨湖面,西边晴空万里,那一刻真正体会到“水天一色”不仅是颜色的一致,更是天地人浑然一体的奇妙感受。这种体验提醒我们:美常常存在于打破常规认知的瞬间。
最后分享个冷知识:古代画家用“水法”和“染天法”实现水天一色的视觉效果,现代人则用广角镜头捕捉这种震撼。但无论是水墨丹青还是数码影像,真正打动人心的,始终是那份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向往。或许下次抬头看云时,你会多留意天际线的渐变,发现平凡日常里藏着的水天交响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