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ǐ bù zú xī
成语解释:足:值得;惜:吝惜或可惜。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。
成语出处:《宋史·苏洵传》:“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,有所恃。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,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形容不怕死
繁体字形:死不足惜
英文翻译:death is not to be regretted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惜:1.爱惜:珍惜。惜寸阴。惜墨如金。2.可惜;惋惜:痛惜。3.吝惜;舍不得:惜别。惜力。不惜工本。
“死不足惜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它到底用在什么地方?举个实际例子:历史故事里,常有忠臣面对昏君威胁时说:“我若为正义而死,死不足惜!”这里的“死不足惜”不是真的轻视生命,而是强调信念比生命更重要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不怕死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,“死不足惜”更偏向于对价值的判断——死亡本身不可惜,可惜的是没有实现目标。比如现代职场中,有人开玩笑说:“为了这个项目加班到凌晨,猝死了都不足惜!”虽然夸张,但传递出对目标的执着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使用场景有限。如果用来评价他人,容易显得冷漠。比如看到罪犯伏法时说“这种人死不足惜”,虽然符合事实,但缺乏同理心。个人认为,生命始终值得敬畏,用这个词时要分清是表达自我牺牲精神,还是对他人的武断评判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会产生温度差。当抗疫医生说“救人而死不足惜”时,我们感受到悲壮;而当键盘侠用这个词攻击他人时,就变成了语言暴力。这说明同一个词语,背后的动机才是关键。
观察发现,年轻一代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更偏向自嘲。朋友圈里“再改方案就死不足惜”的配文,配上黑眼圈自拍,既吐槽压力又展现幽默。这种用法弱化了成语的沉重感,反而成为解压的社交货币。
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,成语也在时代中改变流向。重要的是理解其核心是价值取舍的判断,而非单纯讨论生死。下次使用时,不妨先问自己:我究竟想突出怎样的价值观?是舍生取义的崇高,还是云淡风轻的调侃?找准语境,成语才能真正活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