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ūn qù qiū lái
成语解释:春天过去,秋天到来。形容时光流逝
成语出处:明 刘基《大堤曲》:“春去秋来年复年,生歌死哭长相守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状语;指时光流逝
繁体字形:萅去秌來
英文翻译:time rolls on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去:1.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(跟“来”相对):去路。去向。从成都去重庆。他去了三天,还没回来。2.离开:去国。去世。去职。去留两便。3.失去;失掉:大势已去。4.除去;除掉:去病。去火。去皮。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。5.距离:两地相去四十里。去今五十年。6.过去的(时间,多指过去的一年):去年。去秋(去年秋天)。去冬今春。7.婉辞,指人死: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。8.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“去”,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“来”。9.的“去”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,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:他去听报告去了。10.用在“大、多、远”等形容词后,表示“非常…”,“…极了”的意思(后面加“了”):这座楼可大了去了!。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!⑿去声:平上去入。11.扮演(戏曲里的角色):在《断桥》中,他去白娘子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:拿去。捎去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继续等:信步走去(=过去)。让他说去(=下去)。一眼看去(=上去)。
秋:1.秋季:深秋。秋风。秋雨。秋高气爽。2.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:麦秋。大秋。3.指一年的时间:千秋万岁。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。4.指某个时期(多指不好的):多事之秋。危急存亡之秋。5.姓。6.见〖秋千〗。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哎,你问“春去秋来”啥意思?说白了就是时间过得快,季节说变就变!比如老王种地的时候总念叨:“春去秋来,地里庄稼一茬接一茬,人可不能躺着等收成啊!”这话听着糙,但理儿不糙,对吧?
等等,这成语只能用来聊种田吗?当然不是!比如小张刚入职时啥都不会,现在成了部门顶梁柱。同事夸他:“你这进步真是春去秋来,不知不觉就成专家了!”你看,连职场成长都能用这词儿形容,是不是挺有意思?
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:为啥非用季节变化比喻时间呢?其实说白了,老祖宗早就发现——日子就像翻日历,唰唰的!你看春天发芽的树,到了秋天叶子说黄就黄,这不就跟咱手机电量似的,眼瞅着往下掉?
不过要我说啊,春去秋来不只是感叹时间快。记得小时候蹲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,等回过神来,桂花都开三回了。现在才咂摸出味儿来——日子虽然溜得快,但每个季节都有新鲜事,这不就是生活的小确幸嘛!
那这个成语能用在劝人方面吗?必须的!隔壁李婶总催儿子找对象,我就劝她:“急啥呀?春去秋来,缘分到了自然来。”您别说,她儿子去年还真领回来个姑娘,现在小两口甜着呢!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压力大,有时候看着地铁里匆匆忙忙的上班族,真想说句:别光顾着赶路啊,春去秋来虽然快,但路上风景也得瞅两眼!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最后扯点个人看法——我觉着“春去秋来”这词儿就像个温柔提醒。甭管是工作还是生活,别老盯着结果看。就像吃火锅,您要是光等着肉熟,那不就把涮菜的乐趣给耽误了吗?您品,您细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