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ào shì rú shén
成语解释:料事:揣度事情的发展和结局。如神:形容极其奇妙灵验或预料事情非常准确。预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样。形容对事情的预料和事情发生的完全一样。
成语出处:宋 杨万里《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》:“公器识宏深,襟度宽博,议论设施加人数等,料事如神,物无遁情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料事如神
英文翻译:foretell like a prophet
料:1.照看;管理:照料。料理。2.材料;原料:木料。燃料。布料。加料。备料。资料。他就是这么块料。3.喂牲口用的谷物:草料。料豆儿。多给牲口加点料。4.用于中医配制丸药,处方规定剂量的全份为一料:配一料药。5.过去计算木材的单位,两端截面是一平方尺,长足七尺的木材叫一料。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神:1.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,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、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:神位。财神。无神论。多神教。2.神话中的人物,有超人的能力:料事如神。用兵如神。3.特别高超或出奇,令人惊异的;神妙:神速。神效。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。4.精神;精力:凝神。费神。聚精会神。双目炯炯有神。5.神气:神色。神情。瞧他那个神儿,准是有什么心事。6.聪明;机灵:瞧!这孩子真神。7.姓。
“料事如神”这个成语,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未来的预测极其精准。比如,某位公司高管在会议上说:“张经理真是料事如神,半年前就预判到市场会转向新能源领域,提前布局让我们避开了传统行业的亏损。”这里的关键在于,张经理并非“凭空猜测”,而是基于数据和行业动态的分析。那么问题来了:这种能力究竟是天赋,还是后天积累的结果?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老李总能在下雨前收衣服,邻居笑称他“料事如神”。其实他只是每天关注天气预报,加上观察云层变化形成的经验。这背后隐藏着两个要素——信息收集和模式识别。就像下棋高手能预判对手五步之后的棋路,靠的不仅是直觉,更是对棋谱的熟悉和大量实战积累。
职场中也有典型场景。小王的老板总能在项目初期就指出潜在风险,同事们都觉得他有“预知未来”的能力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,这位老板每周花3小时研究行业报告,还会定期与一线员工交流。当他说“这个供应商可能会延期”时,其实是综合了物流数据、历史合作记录和员工反馈得出的结论。这种“神预测”本质上是一种系统化思维的外显。
换个角度看,过度依赖“料事如神”也可能带来局限。三国时期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广为流传,但后人研究发现,这种极端案例在真实战场出现的概率极低。现代决策更需要概率思维——即便是最精准的预测模型,也会标注成功率区间。就像气象台预测降雨概率70%,既给出方向性判断,又保留了不确定性空间。
个人认为,“料事如神”的本质是将碎片信息转化为连贯图景的能力。有位投资人朋友分享过他的方法:每天用15分钟记录看似无关的行业动态,半年后这些信息点会自发连接成趋势线。这种持续的信息编织过程,或许就是当代社会对“料事如神”的最新注解。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筛选和整合的能力比单纯记忆更重要。
最后值得思考的是:当我们羡慕别人的“料事如神”时,是否忽略了背后的观察时长和思考深度?那个总能猜中孩子下一秒要做什么的母亲,其实是十几年朝夕相处培养的默契;那位精准预测股价波动的分析师,电脑里存着十年经济周期数据。预见力就像冰山,水面上的惊艳判断,永远依托于水面下的知识储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