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iào suàn rú shén
成语解释:庙算:庙堂的策划。指朝廷的重大决策非常高妙
成语出处:《清朝野史大观·两大文章》:“伏惟我皇上庙算如神,兵威丕振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决策英明
繁体字形:廟算如神
英文翻译:Temple calculations are like gods
庙:1.旧时供祖宗神位的处所:宗庙。家庙。2.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:寺庙。土地庙。文庙。岳庙。山顶上有一座庙。3.指朝廷:庙堂。廊庙。4.已死皇帝的代称:庙号。庙讳。5.庙会:赶庙。
算:1.计算数目:珠算。笔算。心算。预算。能写会算。算了一笔账。2.计算进去:明天赛球算我一个。3.谋划;计划:失算。打算。盘算。暗算。算计。4.推测:我算他今天该动身了。5.认做;当做:他可以算一个好学生。你们挑剩下的都算我的。6.算数;承认有效力:他说的不算,还得你说。7.作罢;不再计较(后面跟“了”):算了,别说了。他不愿意就算了吧。8.表示比较起来最突出:我们班里,就算他年纪最小了。9.总算:最后算把这个问题弄懂了。10.姓。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神:1.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,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、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:神位。财神。无神论。多神教。2.神话中的人物,有超人的能力:料事如神。用兵如神。3.特别高超或出奇,令人惊异的;神妙:神速。神效。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。4.精神;精力:凝神。费神。聚精会神。双目炯炯有神。5.神气:神色。神情。瞧他那个神儿,准是有什么心事。6.聪明;机灵:瞧!这孩子真神。7.姓。
“庙算如神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有点神秘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。“庙算”原指古代在庙堂上谋划战略,“如神”则形容计策高明到仿佛有神灵相助。合起来就是说:计划周密到能精准预测结果。比如,公司要推新产品,老板提前调研市场、分析用户需求、制定推广策略,最后销量远超预期——这时候就能夸他“庙算如神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的“计划周全”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如神”二字。普通计划可能只是按部就班,而“庙算如神”更强调对复杂局势的掌控力。比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草船借箭,不仅算准了天气,连曹操的反应都预料到了,这才是真正的“庙算如神”。
生活中怎么用这个词呢?想象你朋友要创业,他提前半年摸透行业趋势,避开所有潜在风险,开业当天就爆单。这时候拍拍他肩膀说:“你这波操作真是庙算如神啊!”对方估计能乐开花。反过来,如果计划总出纰漏,可能就得反思是不是少了点“庙算”的功夫。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今天的信息时代。现在数据满天飞,谁能在海量信息中提炼关键点、预判变化趋势,谁就更接近“庙算如神”。就像下围棋,高手能看十步,菜鸟只看眼前。不过也别太迷信“如神”,毕竟再好的计划也得留点灵活调整的空间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古人用“庙算”是因为重大决策常在宗庙里占卜商议。要是换成现代场景,大概就是一群高管在会议室对着PPT头脑风暴。时代在变,但做好万全准备的智慧永远不会过时。下次遇到特别漂亮的战略布局时,不妨试试用这个词夸人,比干巴巴的“厉害”更有文化味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