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àn
  • jiǎ
  • pá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uàn jiǎ pī páo

成语解释:擐:穿;披:穿着。身披铠甲,穿上战袍。指准备战斗
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破天阵》第三折:“有英雄虎将,开弓蹬弩,擐甲披袍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战争等

繁体字形:擐甲披袍

英文翻译:Armor and robe

擐甲披袍的意思

擐:穿:擐甲执兵(穿着铠甲,拿着兵器)。

甲:1.天干的第一位。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。2.第一;居第一位:甲级。桂林山水甲天下。3.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:甲壳。指甲。4.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。用金属、皮革等制成:盔甲。装甲车。5.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。若干户为一甲,若干甲为一保。

披:1.覆盖或搭在肩背上:披着斗篷。披星戴月。2.打开;散开:披卷。纷披。3.(竹木等)裂开:这根竹竿披了。

袍:袍子:皮袍。棉袍儿。长袍。旗袍儿。

成语评论

擐甲披袍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,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直观:穿上铠甲,披上战袍,形容全副武装、做好战斗准备的样子。比如:“公司要推出新产品,团队全员擐甲披袍,连续加班一个月,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。”这里的“擐甲披袍”不再是字面意义上的穿盔甲,而是比喻团队进入高度备战状态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铠甲”和“战袍”来比喻准备工作?其实古人打仗前必须穿戴整齐才能上阵,这和现代人面对挑战时提前规划、调动资源是一个道理。比如学生考试前“擐甲披袍”,可能是指整理笔记、刷题、调整作息——这些行为看似平凡,本质上和战士备战的逻辑相通。

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“听说台风要来了,村民们擐甲披袍,有的加固门窗,有的囤积物资,连村口的老树都用木桩撑了起来。”这时候的“擐甲披袍”不再是宏大叙事,而是普通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务实应对。这种用法的妙处在于,既保留了成语的力量感,又让它贴近日常场景。
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最值得玩味的是它的“矛盾感”。铠甲象征防御,战袍象征进攻,合起来既包含保护自己的智慧,又有主动出击的勇气。就像创业者既要搭建风险控制体系(铠甲),又要快速试错迭代产品(战袍)。这种双重属性让成语的现代应用更有延展空间。

最后分享一个冷知识:古代士兵穿戴铠甲平均需要20分钟,现代人“擐甲披袍”可能只需要5分钟整理工作清单。时间在变,准备的本质却始终如一——把不确定的风险,转化为可控的行动步骤。当你下次面对重大挑战时,不妨告诉自己:该擐甲披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