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àn náng qǔ wù
成语解释:囊:口袋;探囊:向袋里摸取。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。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。
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》:“中国用吾为相,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探囊取物
英文翻译:out of one's pocket
探:1.试图发现(隐藏的事物或情况):探矿。探路。探口气。试探。钻探。2.做侦察工作的人:密探。敌探。3.看望:探望。探亲。探病。4.向前伸出(头或上体):探头探脑。行车时不要探身窗外。5.过问:探闲事。
囊:[náng]1.袋子:布囊。2.像袋子的东西:胆囊。3.用袋子装:囊沙。[nāng]〔囊膪〕猪胸腹部又肥又松的肉。膪(chuài)。
取:1.拿到手里:取款。取行李。把电灯泡取下来。2.得到;招致:取乐。取暖。自取灭亡。3.采取;选取:取道。录取。可取。给孩子取个名儿。4.姓。
物:1.东西;事物:动物。货物。物质。物尽其用。2.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物议。待人接物。3.内容;实质:言之有物。空洞无物。4.姓。
“探囊取物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”,常用来形容事情办起来轻而易举。比如有人问:“这次考试对你来说难吗?”你可以回答:“复习得很扎实,解题就像探囊取物一样。”这种表达不仅生动,还传递了自信的态度。
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用“探囊取物”而不用其他比喻?其实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它构建了具体的画面感。想象你随身携带的布袋里装着熟悉的物品,取用时连看都不用看——这种下意识就能完成动作的状态,恰如其分地展现了“轻松达成”的核心含义。
工作中也能用这个成语。比如同事请教如何快速处理数据报表,你可以说:“用对了公式,统计工作简直是探囊取物。”这里既肯定了方法的重要性,又暗示了熟能生巧的过程。有趣的是,看似轻松的背后往往需要前期积累,就像口袋里必须先装好物品才能随时取用。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。朋友担心组装家具太复杂,你指着说明书笑道:“按步骤来,这和探囊取物没什么区别。”这种表达比单纯说“简单”更有说服力,因为它用比喻消除了对方对未知的焦虑。生活中很多事就像拼装家具,看似零件繁多,其实只要找对逻辑就能迎刃而解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更适合描述结果明确、过程可控的场景。如果用来形容需要运气成分的事,比如买彩票中奖,反而会显得不贴切。毕竟中奖概率如同大海捞针,和“探囊取物”的确定性完全相反。这提醒我们:语言工具就像钥匙,必须对准锁孔才能发挥作用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还用得上这种古老成语吗?其实越是快节奏的时代,生动的比喻越能高效传递信息。当你说“搞定这个项目就像探囊取物”,比直白的“没问题”更能让团队吃下定心丸。语言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跨越时空,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持续共鸣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很多看似“探囊取物”的成功,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准备。就像魔术师从空帽子里变出鸽子,观众觉得神奇,其实机关早就预设好了。生活中的“轻松达成”,往往是无数个深夜练习换来的肌肉记忆。下次用这个成语时,不妨也想想:自己的“口袋”里,是否已经装好了需要的东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