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
成语解释:问:同“璺”谐音;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或裂缝。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。
成语出处:宋 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觅巧了不可得,拙从何来?打破沙盆一问,狂子因此眼开,弄巧成拙,为蛇画足,何况头上安头,屋下安屋,毕竟巧者有余,拙者不足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复句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
繁体字形:打破沙鍋問到底
英文翻译:Break the casserole and ask after all
打:[dǎ]1.除去:打旁杈。2.舀取:打水。打粥。⑰买:打油。打酒。打车票。⑱捉(禽兽等):打鱼。⑲用割、砍等动作来收集:打柴。打草。⑳定出;计算:打草稿。打主意。成本打二百块钱。(21)做;从事:打杂儿。打游击。打埋伏。打前站。(22)做某种游戏:打球。打扑克。打秋千。(23)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:打手势。打哈欠。打嗝儿。打踉跄。打前失。打滚儿。打晃儿(huàngr)。(24)采取某种方式:打官腔。打比喻。打马虎眼。3.从:打这儿往西,再走三里地就到了。他打门缝里往外看。打今儿起,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。[dá]十二个为一打:一打铅笔。两打毛巾。[英dozen]
破:1.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:手破了。纸戳破了。袜子破了一个洞。2.使损坏;使分裂;劈开:破釜沉舟。势如破竹。破开西瓜。3.整的换成零的: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。4.突破;破除(规定、习惯、思想等):破格。破例。破记录。5.打败(敌人);打下(据点):攻破城池。大破敌军。6.花费:破钞。破费。破工夫。7.使真相露出;揭穿:说破。一语道破。案子已经破了。8.受过损伤的;破烂的:破衣服。房子很破了。9.讥讽东西或人不好(含厌恶意):谁看那破戏!
沙:[shā]1.细小的石粒:风沙。防沙林。飞沙走石。2.像沙的东西:豆沙。3.姓。4.(嗓音)不清脆,不响亮:沙哑。沙音。5.沙皇:沙俄。[shà]摇动,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,以便清除:把米里的沙子沙一沙。
锅:1.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:饭锅。铁锅。砂锅。火锅。锅炉。锅饼。锅巴。锅烟子。2.形状像锅的东西:烟袋锅。
问:1.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:询问。问事处。不懂就问。答非所问。2.为表示关切而询问;慰问:问好。问候。3.审讯;追究:审问。问案。首恶必办,胁从不问。4.管;干预:过问。不闻不问。5.向(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):我问他借两本书。6.姓。
到:1.达于某一点;到达;达到:到期。迟到。火车到站了。从星期三到星期五。2.往:到郊外去。到群众中去。3.用作动词的补语,表示动作有结果:看到。办得到。说到一定要做到。想不到你来了。4.周到:想得很到。有不到的地方请原谅。5.姓。
底:[dǐ]1.最下面的部分:底层。底座。底下(a.下面;b.以后)。海底。底肥。2.末了:年底。月底。到底。3.根基,基础,留作根据:刨根问底。底蕴。底稿。底版。4.图案的基层:白底蓝花的瓶子。5.何,什么:底事伤感。6.古同“抵”,达到。[de]同“的”。
嘿,伙计们!咱今天唠唠“打破沙锅问到底”这个成语。说白了,这词儿就是形容人非要追着问题刨根问底,像把砂锅摔碎了还非要看清裂缝到底有多长。比如老王看见邻居家飘出黑烟,硬是上门追问是不是燃气泄漏,结果发现人家只是在烤焦了红薯——你说这是不是典型的“砂锅粉碎者”?
你可能会问:这成语只能用在较真的人身上吗?非也非也!小李研究新项目时反复追问技术细节,领导夸他“有打破砂锅的钻研精神”。瞧瞧,同样的行为换个场景,立马从烦人精变身职场模范生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特质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?要我说啊,关键得看火候。就像上周买菜时,张大妈硬要追问菜贩子“这白菜是几点钟从地里拔的”,搞得队伍排了二里地——这时候您说这砂锅该不该碎?
各位发现没?现在网络时代这成语又有了新玩法。刷短视频时要是看到个悬疑开头,弹幕准保飘过满屏“求后续!打破砂锅等更新!”。你品,你细品,这是不是老祖宗的智慧在数字时代焕发第二春?
依我看呐,现代人更需要学会“选择性打破砂锅”。信息爆炸的时代,既要保持探索精神,又不能像无头苍蝇似的见缝就钻。好比查资料时,明明要找做菜教程,结果因为好奇“铁锅为什么是黑的”查了三小时冶铁工艺——这种时候就该给自己踩刹车啦!
说到底,“打破沙锅问到底”就像把双刃剑。用得好能劈开迷雾见真章,用得不好可能把自己困在死胡同。保持那份好奇,但别忘了适时收手,才能让“打破沙锅”的精神真正发光发热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