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
成语解释:璺: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。比喻追根究底
成语出处:元·王实甫《破窑记》第二折:“端的是谁打了来?打破砂锅璺到底,俺娘将着一分充饥饭,俺爷抱着一套御寒衣,他两口儿都来到这里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
繁体字形:打破砂鍋璺到底
英文翻译:Break the casserole to the end
打:[dǎ]1.除去:打旁杈。2.舀取:打水。打粥。⑰买:打油。打酒。打车票。⑱捉(禽兽等):打鱼。⑲用割、砍等动作来收集:打柴。打草。⑳定出;计算:打草稿。打主意。成本打二百块钱。(21)做;从事:打杂儿。打游击。打埋伏。打前站。(22)做某种游戏:打球。打扑克。打秋千。(23)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:打手势。打哈欠。打嗝儿。打踉跄。打前失。打滚儿。打晃儿(huàngr)。(24)采取某种方式:打官腔。打比喻。打马虎眼。3.从:打这儿往西,再走三里地就到了。他打门缝里往外看。打今儿起,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。[dá]十二个为一打:一打铅笔。两打毛巾。[英dozen]
破:1.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:手破了。纸戳破了。袜子破了一个洞。2.使损坏;使分裂;劈开:破釜沉舟。势如破竹。破开西瓜。3.整的换成零的: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。4.突破;破除(规定、习惯、思想等):破格。破例。破记录。5.打败(敌人);打下(据点):攻破城池。大破敌军。6.花费:破钞。破费。破工夫。7.使真相露出;揭穿:说破。一语道破。案子已经破了。8.受过损伤的;破烂的:破衣服。房子很破了。9.讥讽东西或人不好(含厌恶意):谁看那破戏!
砂:同“沙(shā)”(多指颗粒较大的):矿砂。砂糖。砂纸。
锅:1.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:饭锅。铁锅。砂锅。火锅。锅炉。锅饼。锅巴。锅烟子。2.形状像锅的东西:烟袋锅。
璺:陶瓷、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:碗上有一道璺。打破沙锅璺到底(谐“问”)。
到:1.达于某一点;到达;达到:到期。迟到。火车到站了。从星期三到星期五。2.往:到郊外去。到群众中去。3.用作动词的补语,表示动作有结果:看到。办得到。说到一定要做到。想不到你来了。4.周到:想得很到。有不到的地方请原谅。5.姓。
底:[dǐ]1.最下面的部分:底层。底座。底下(a.下面;b.以后)。海底。底肥。2.末了:年底。月底。到底。3.根基,基础,留作根据:刨根问底。底蕴。底稿。底版。4.图案的基层:白底蓝花的瓶子。5.何,什么:底事伤感。6.古同“抵”,达到。[de]同“的”。
哎哟喂,这“打破砂锅璺到底”到底是啥意思?说白了就是形容人特别爱刨根问底,像砂锅裂了纹还得顺着裂纹看到底一样。比如隔壁老王看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,他非得追问“雨几点下?下多大?会不会打雷?”——好家伙,这架势恨不得把云层都扒开瞅两眼!
等等,为啥非得用“砂锅”做例子?你猜怎么着?古代砂锅一摔就裂,裂纹又细又长,顺着纹路能看半天。所以这成语啊,把“较真儿”的精神给演活了。不过现在年轻人可能更熟悉“十万个为什么”这说法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说到这儿,可能有朋友要问:“这么较真儿到底好不好?”要我说啊,得分场合!搞科研的就得有这股劲儿,去年我同事研究AI模型,为了个小数点后三位的误差,硬是熬了三个通宵。但要是在生活里也这么较真……哎,上次就因为外卖晚到五分钟,我朋友差点给客服小哥整段《论语》讲道理,这就有点过啦!
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,咱们既要保持“打破砂锅”的好奇心,也得学会抓重点。就像吃火锅,不能光盯着锅底料配方,忘了捞肉吃嘛!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:现在短视频平台上那些科普博主,能把量子力学讲得比麻辣烫还香,这不就是新时代的“璺到底”精神么?
最后唠叨两句,遇事儿别急着下结论。就像上周我家猫把花瓶打碎了,我第一反应以为是熊孩子干的,后来看监控才发现——嚯!这猫祖宗跳出了奥运跳水队的水平!所以说啊,既要保持探究的热情,也得给真相留点浮出水面时间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