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ǒng wǔ yǒu lì
成语解释:形容人很有力气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 郑风 羔裘》:“羔裘豹饰,孔武有力。彼其之子,邦之司直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人勇猛有力
繁体字形:孔武有力
英文翻译:have great physical strength and courage
孔:1.洞;窟窿:九孔桥。鼻孔。2.通达:孔道。3.文言副词。很:孔急。4.量词。用于窑洞:一孔土窑。
武:1.关于军事的(跟“文”相对):武器。武装。武力。2.关于技击的:武术。武艺。3.勇猛;猛烈:英武。威武。武火。4.姓。5.半步,泛指脚步:继武。踵武。见〖步武〗。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提到"孔武有力",很多人会疑惑:这个成语究竟在什么场合用最合适?其实它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威武姿态。比如在小说中,作者这样描写:"侍卫长双臂肌肉虬结,孔武有力的身形将铠甲撑得紧绷,仿佛随时能单手举起石狮。"这种具象化的描述,让力量感跃然纸上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和"身强力壮"有什么区别?前者更强调力量感带来的威严气质,后者侧重客观描述身体素质。就像我们常说举重运动员"身强力壮",但用"孔武有力"形容时,脑海中会自然浮现其发力时的刚毅神态。
在当代生活中,这个成语依然鲜活。记得小区新来的保安王师傅,退伍军人出身的他每天晨练打军体拳,围观的小孩常惊叹:"王叔叔打拳时真孔武有力!"这种既保留传统韵味又融入日常的表达,让成语焕发新生机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过度使用容易造成审美疲劳。曾见某武侠小说连续三页出现五次"孔武有力",反而削弱了表现力。就像烹饪时不能只放盐,恰当的成语搭配才能成就语言盛宴。个人认为,在描写关键时刻使用效果最佳,比如危急关头展现力量扭转局势的场景。
如今健身文化盛行,倒为这个成语开辟了新语境。当健身教练示范标准硬拉动作时,学员感慨"教练示范时的爆发力真是孔武有力",既符合现代场景,又延续了成语的生命力。语言就是这样,既需要守护传统内核,也要拥抱时代新意。
下次看到特别彰显力量美的场景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就像给画面镶上相框,能让表达更精准传神。毕竟汉语的独特魅力,正藏在这些历经岁月依然鲜活的成语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