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iān huāng dì lǎo
成语解释:指经历的时间极久。
成语出处:唐 李贺《致酒行》:“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,天荒地老无人识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状语;指经历的时间极久远
繁体字形:天荒地老
英文翻译:when the earth and heaven get old - a long , long time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荒:1.荒地:生荒。熟荒。开荒。2.荒芜:地都荒了。3.荒凉:荒郊。荒岛。4.荒歉:荒年。5.严重缺乏:粮荒。水荒。6.不合情理:荒谬。荒诞。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老:1.年岁大(跟“少、幼”相对):老人。老大爷。他六十多岁了,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。2.老年人(多用作尊称):徐老。敬老院。扶老携幼。3.婉辞,指人死(多指老人,必带“了”):隔壁前天老了人了。4.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;老练:老手。老于世故。5.很久以前就存在的(跟“新”相对,下6.同):老厂。老朋友。老根据地。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。7.陈旧:老脑筋。老机器。这所房子太老了。8.原来的:老脾气。老地方。9.(蔬菜)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(跟“嫩”相对,下10.同):油菜太老了。11.(食物)火候大:鸡蛋煮老了。青菜不要炒得太老。12.姓。
“天荒地老”这个词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悲壮又浪漫?它常用来形容时间久远到天地都荒芜了,比如“就算天荒地老,我也会等你”,表达一种近乎固执的坚持。但这个词真的只能用在爱情里吗?
举个例子:考古学家蹲在黄土飞扬的遗址旁,小心翼翼地清理一枚陶片,笑着说:“就算挖到天荒地老,我也要把这段历史拼完整。”这里没有爱情,却能看到人对信念的执着。所以问题的核心来了:“天荒地老”到底在强调时间,还是情感?其实两者都有——时间跨度是表象,藏在背后的,是人对某件事物超越时空的投入感。
最近遇到个有趣的现象:公园里七十岁的张大爷每天雷打不动喂流浪猫,邻居笑他“跟猫处到天荒地老”。你看,这个词早已跳出文学框架,成了日常对话里带点调侃的温暖表达。这让我想到,现代人总说“没时间”“等不起”,但心底仍然渴望某些事物能抵抗时间冲刷。
再换个角度想,如果把“天荒地老”具象化,或许像火锅店墙上那句“本店秘方传承三百年,熬到天荒地老的老汤”。这里既利用了时间概念制造信任感,又悄悄把虚无缥缈的成语拽进了烟火气里。这种转化恰好说明:语言的魅力,在于它能跟着时代长出新的枝丫。
有人担心过度使用会让成语失去力量,我倒觉得不必焦虑。就像手机更新系统,老词新用反而能让文化记忆流动起来。下次听到年轻人说“我要把这款游戏玩到天荒地老”,别急着皱眉——那不过是另一种形态的热爱宣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