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ào lǎo huán xiāng
成语解释:年老辞职,回到家乡。
成语出处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西京洛阳县有一官人,姓刘名弘敬,字元普,曾任过青州刺史,六十岁上告老还乡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官员辞官回家
繁体字形:告老還鄉
英文翻译:resign from office and return to one 's native town
告:1.把事情向人陈述、解说:告诉。告知。广告。报告。通告。忠告。2.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、控诉:告状。到法院去告他。3.为了某事而请求:告假。告贷。4.表明:告辞。自告奋勇。5.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:告成。告罄。告一段落。事情已告结束。6.姓。
老:1.年岁大(跟“少、幼”相对):老人。老大爷。他六十多岁了,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。2.老年人(多用作尊称):徐老。敬老院。扶老携幼。3.婉辞,指人死(多指老人,必带“了”):隔壁前天老了人了。4.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;老练:老手。老于世故。5.很久以前就存在的(跟“新”相对,下6.同):老厂。老朋友。老根据地。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。7.陈旧:老脑筋。老机器。这所房子太老了。8.原来的:老脾气。老地方。9.(蔬菜)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(跟“嫩”相对,下10.同):油菜太老了。11.(食物)火候大:鸡蛋煮老了。青菜不要炒得太老。12.姓。
还:[hái]1.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;仍旧:十年没见了,她还那么年轻。半夜了,他还在工作。2.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:今天比昨天还冷。改完作业,还要备课。3.用在形容词前,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(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):屋子不大,收拾得倒还干净。4.用在上半句话里,表示陪衬,下半句进而推论,多用反问的语气;尚且:你还搬不动,何况我呢?5.表示没想到如此,而居然如此(多含赞叹语气):他还真有办法。6.表示早已如此:还在几年以前,我们就研究过这个方案。[huán]1.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:还家。还乡。还俗。退耕还林。2.归还:偿还。还书。3.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:还嘴。还手。还击。还价。还礼。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。4.姓。
乡:1.农村。与“城”相对:上山下乡。城乡交流。2.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:家乡。故乡。3.本地的:乡土。4.行政区划单位。在县之下。5.古又同“向往”的“向(xiàng)”。
“告老还乡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年老后辞去职务回到家乡。它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结束职业生涯、回归故土的选择。比如:“张教授在学术圈奋斗了四十年,今年终于告老还乡,回到江南小镇种花养鱼。”这里既体现了人生阶段的转变,也暗含对平静生活的向往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古人特别重视“告老还乡”?其实这和传统社会结构有关。古代官员多在异地任职,退休后回到出生地既是对家族责任的延续,也符合“落叶归根”的文化观念。例如《红楼梦》中贾母晚年仍住在贾府,若放到现实场景,或许更像一位大家族长辈的“精神告老还乡”。
现代人虽不常使用这个词,但类似的选择依然存在。比如一位程序员在互联网行业打拼二十年后,辞职回到老家开民宿,本质上也是一种“当代版告老还乡”。这种选择无关对错,更像是在不同人生阶段寻找自洽的生活方式。
有人疑惑:告老还乡是否意味着逃避现实?我倒觉得恰恰相反。主动选择离开高强度竞争环境,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清醒的自我认知。就像一位老木匠关掉城里的店铺,回乡传授手艺——这不仅是生活的转变,更是价值的重新定位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乡”的概念如今已不局限于地理意义。有人把移居郊区称为告老还乡,也有人将投身公益视为精神层面的回归。比如李医生退休后组建义诊团队,用另一种方式延续职业价值,这种“不回乡的告老”同样值得尊重。
从个人角度看,告老还乡的魅力在于它打破了“必须一直向前”的线性思维。它提醒我们:人生不是永不停歇的马拉松,适时转换赛道或许能发现更广阔的风景。正如陶渊明“归去来兮”的吟唱,千百年后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——或许我们内心深处,都藏着一亩渴望耕耘的精神田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