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ě chéng zhī jī
成语解释:乘:凭借;利用;机:机会。可以利用的机会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 吕篡传》:“宜缮甲养锐,劝课农殖,待可乘之机,然后一举荡灭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可乗之機
英文翻译:opportunity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乘:[chéng]1.骑;坐(交通工具):乘马。乘车。2.趁;就着:乘便。乘隙。3.运算方法之一。最简单的是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的数的运算。4.佛教的教理和教派:大乘。小乘。[shèng]1.量词。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:千乘之国。2.春秋时晋国的史书。后泛指一般史书:史乘。野乘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机:1.机器:缝纫机。打字机。插秧机。拖拉机。2.飞机:客机。运输机。机场。机群。3.事情变化的枢纽;有重要关系的环节:事机。生机。转机。4.机会;时机:乘机。随机应变。机不可失。5.生活机能:有机体。无机化学。6.重要的事务:日理万机。7.心思;念头:动机。心机。杀机。8.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的;灵活:机智。机警。9.姓。
“可乘之机”这个词,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放到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。比如,咱们平时用手机支付时,如果密码太简单或者随便连接公共WiFi,就相当于给黑客留了“可乘之机”。这时候可能会有人问:为什么总有人能找到这些漏洞?其实答案很简单——漏洞往往源于疏忽。技术再先进,如果使用习惯不谨慎,风险自然存在。
举个实际例子吧。朋友小张之前总把家门钥匙藏在门口的垫子下,结果家里被小偷光顾了。小偷就是发现了这个“可乘之机”。有人可能会疑惑:难道小偷能未卜先知?当然不是,问题出在“规律性”上。当某些行为形成固定模式,别人就容易预测甚至利用。生活中很多隐患,恰恰是因为我们觉得“这样方便”“不会那么巧”。
再来看职场场景。公司里如果审批流程过于松散,员工报销时随便填个数字就能通过,这就是典型的“可乘之机”。可能有人会问:管理者难道发现不了吗?实际上,制度漏洞往往在问题爆发后才被重视。我观察过不少企业,发现越是快速发展的团队,越容易在流程规范上留下空隙——这就像新衣服的线头,不仔细检查就会开线。
说到这儿,或许有人担心:难道要活得战战兢兢才能避免漏洞?我的看法是,与其追求绝对完美,不如建立动态调整的思维。比如家里装个智能摄像头,既保留了放钥匙的便利,又增加了安全保障。漏洞本身不可怕,重要的是意识到“可乘之机”就像天气变化,咱们得学会随时带把伞。
最后分享个有趣的现象:游戏设计师常故意在关卡里留些“后门”,让高手玩家能找到捷径。这说明“可乘之机”未必全是坏事,关键看怎么利用。当咱们转换视角,有些漏洞反而能成为创新突破的窗口——当然,这得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。生活就像打游戏,既要防着别人的套路,也要学会创造自己的攻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