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án suǒ wèi yǒu
成语解释:以前从未有过的。表示某种新出现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:宋 徐度《却扫编》下卷:“而邓枢密洵武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,前所未有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从来没有过的
繁体字形:前所未有
英文翻译:hitherto unknown
前:1.方位词。在正面的(指空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门。村前村后。2.往前走:勇往直前。畏缩不前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头里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前排。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。4.方位词。过去的;较早的(指时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天。从前。前几年。前功尽弃。前所未有。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5.方位词。从前的(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):前政务院。6.方位词。指某事物产生之前:前科学(科学产生之前)。前资本主义(资本主义产生之前)。7.方位词。未来的(用于展望):前程。前景。事情要往前看,不要往后看。8.前线;前方:支前。9.姓。
所:1.处所:场所。住所。各得其所。2.明代驻兵的地点,大的叫千户所,小的叫百户所(后来只用于地名):海阳所(在山东)。前所(在浙江)。后所(在山西)。沙后所(在辽宁)。3.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:研究所。派出所。诊疗所。指挥所。招待所。4.a)用于房屋:这所房子。b)用于学校等:一所医院。两所学校。5.姓。6.跟“为”或“被”合用,表示被动:为人所笑。看问题片面,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7.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,表示中心词是受事:我所认识的人。大家所提的意见。8.用在“是…的”中的名词、代词和动词之间,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:全国的形势,是同志们所关心的。9.用在动词前面,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:各尽所能。闻所未闻。
未:1.副词。1.不:未便。未知可否。2.没;没有:未见此人。2.地支的第八位。3.未时,旧式记时法,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。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生活中常遇到进退两难的困境,比如朋友创业时抵押房产孤注一掷,这让我想起"破釜沉舟"的典故。但现代人真的需要做到这种程度吗?其实不然,战国时期的特殊环境与今日商业社会有着本质区别。
有个网络公司的案例值得思考:初创团队为开发新产品集体睡办公室三个月,这种看似决绝的做法反而导致多人病倒。这引发我们思考:古人断后路的智慧是否适用于当代?关键在于分辨"必要投入"与"无效消耗",就像煮咖啡要控制火候,过猛反而焦苦。
笔者在辅导大学生职业规划时发现,执着于"必须考研"的群体中,有近四成最终选择其他道路。这印证了《孙子兵法》中"围师必阙"的智慧——给自己留有余地反而更易达成目标。就像修剪盆栽,适当保留新枝才能焕发生机。
那么如何把握决断的尺度?不妨参考现代项目管理中的"敏捷原则":将大目标拆解为可调整的小阶段。某智能家居企业正是通过这种"小步快跑"模式,在三年内完成五次产品迭代,既保持冲劲又避免孤注一掷的风险。
决策如同调制鸡尾酒,烈酒的激情需要果汁的柔顺来平衡。当我们面临重要抉择时,或许不必执着于效仿古人的极端方式。保持清醒认知与灵活调整的空间,往往能让理想与现实达成更美妙的调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