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ǐ
拼音 [cì shǐ]
注音 ㄘˋ ㄕˇ
是否常用

刺史的意思

词语解释

  1. 刺史cì shǐ

    基本解释

    刺史 cìshǐ

    [feudal provincial or prefectural governor] 古代官名,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,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

    辞典解释

    刺史  cì shǐ  ㄘˋ ㄕˇ  

    职官名。古代司地方纠察的官,后沿称地方长官,清时为知州的尊称。

    英语 provincial governor (old)​

    法语 gouverneur provincial (arch.)​

网络解释

  1. 刺史

    刺史,又称刺使,职官。“刺”是检核问事的意思,即监察之职。“史”为“御史”之意。

    秦制,每郡设御史,任监察之职,称监御史(监郡御史)。

    汉初省,旋复置。文帝以御史多失职,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,不常置。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,又于元封五年(前106年)分全国为十三部(州),各部始置刺史一人。“刺”,检核问事之意。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,对维护皇权,澄清吏治,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。汉成帝绥和元年(前8年)刺史改称州牧,职权进一步扩大,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。

刺史的单字解释

  • [cì]1.用针或有尖的东西穿入:针刺。刺绣。2.尖锐像针的东西:鱼刺。扎了个刺。3.用剑刺。泛指杀伤或暗杀:刺杀。刺客。4.使某些感觉器官反应强烈:刺耳。刺鼻。5.用挖苦的话揭露人的短处:讥刺。6.侦察:刺探。7.名片:名刺。[cī]拟声词。快速摩擦或火线燃烧发出的声音:刺刺地直冒火星。
  • 1.历史:史学。近代史。世界史。有史以来。2.古代掌管记载史实的官。3.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(经史子集)中的第二类:史书。史部。4.姓。

【刺史】的常见问题

  1. 1. 朕无益百姓,皆如孝文皇帝制度,务从约省。刺史、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,无遣吏及因邮奏。

  2. 2. 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苏州刺史肠。

  3. 3. 好风胧月清明夜,碧砌红轩刺史家。独绕回廊行复歇,遥听弦管暗看花。

  4. 4. 北魏孝明帝时为荆州刺史,在州两年,死于任上.

  5. 5. 贞元十六年登第,历官至镇州宣慰副使、尚书郎、饶州刺史

  6. 6. 唐代诗人元结当上道州刺史和容县经略守护刺史后到了梧州,写下“火山无火、井无冰”的诗句,并率众开凿“冰井”,给梧州留下个“冰井泉香”景点.

  7. 7. 元和初,拜监察御史,坐诬李吉甫,出为资州刺史

  8. 8. 他被封为刺史,要立即走马上任.

  9. 9. 以郢州刺史宜丰侯循为太保,广州刺史曲江侯勃为司空,并征入侍。

  10. 10. 雍州刺史武昌王浑与左右作檄文,自号楚王,改元永光,备置百官,以为戏笑。